[发明专利]一种蚕丝蛋白涂层液及其在纤维或织物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1965.6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沁;骆炳华;李鹏;黄然;王晓路;谢旭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芯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15 | 分类号: | D06M15/15;D06M101/32;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丝 蛋白 涂层 及其 纤维 织物 表面 改性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蚕丝蛋白涂层液及其在纤维或织物表面改性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具有类似天然真丝效果的蚕丝蛋白表面改性织物是采用蚕丝蛋白纺织涂层液在定型整理环节中整完成得到,其中蚕丝蛋白纺织涂层液主要包括蚕丝蛋白、结构诱导剂和水。本发明利用含蚕丝蛋白纺织涂层液中的蚕丝蛋白进行表面改性后的化纤类织物或非天然真丝类天然织物,不但具有类似天然真丝的效果及护肤抗衰等功能,且满足日常穿着及洗涤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蚕丝蛋白涂层液及其在纤维或织物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丝绸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穿着舒适性以及外观华丽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其同类产品的年均销售额呈现直线递增状态。但是,一方面受限于产能限制,以及后续加工工艺繁琐,已远远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供给需求,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由于蚕丝本身的力学性能相比合成纤维较差,利用蚕丝制备的纺织品经常出现破损、断丝及孔洞情况,且丝绸类产品的维护保养成本高。因此,无论是丝绸纺织品的产能限制,还是产品本身的维护保养,都迫切要求纺织行业对其进行改型升级。如对其它化纤类纺织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赋予合成纤维以天然蚕丝的色泽和手感,从而使两者的优势得以结合,进而获得性能超越两者的新型纤维制品。
正如专利CN 110453304 A一种仿真丝乔其纱织物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及涤纶纤维所述,随着化纤工业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化学纤维天然化技术不断进行创新,使得涤纶仿真丝织物在外观和服用性能上已越来越接近真丝织物。开发涤纶仿真丝织物是世界纺织品发展的趋势,并成为一个热点。国外仿真丝开发技术已进入了第四代,我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仿真丝织物的开发和生产,目前虽然仿真丝用的涤纶纤维品种较多,但性能均达不到真丝面料的要求。
正如专利CN 110982429 A一种蚕丝蛋白涂层的制备方法所述,蚕丝蛋白来源于蚕丝外层丝素的提取纯净物,具有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加工可行性,逐渐应用于生物医药、美容美肤以及高端科技等领域。但是,由于蚕丝蛋白的易变性特点,基本所有的蚕丝蛋白涂层的镀膜方式都偏向于简单的将蚕丝蛋白水溶液涂覆于试样表面。因此,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克服将较大分子量蚕丝蛋白应用于化学纤维织物(如涤纶)、天然纤维织物(如棉)的表面改性领域时,蚕丝蛋白难以成膜且难以牢固结合在化纤类纤维表面的问题,同时能够诱导蚕丝蛋白分子结构变化,使化纤类纤维模拟达到真丝般轻盈、飘逸以及丝滑的效果。
申请人之前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113672017”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芳香醇处理丝素蛋白的方法及其在制备含丝素蛋白材料中的应用。将丝素蛋白与含芳香醇的蒸气或液体接触,以诱导所述丝素蛋白发生结构转变,得到水不溶性的、高结晶度的丝素蛋白。上述方法中在丝素蛋白发生结构转变之前,其与芳香醇不相接触,这种方法应用到织物整理领域时,方法较为繁琐;且如何利用上述原理解决非蚕丝织物的处理并赋予其仿真丝效果,其并未有明确记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蚕丝蛋白涂层液及其在纤维或织物表面改性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含蚕丝蛋白的涂层液改性化纤类或非真丝类天然织物,使改性后的纺织织物不但具有类真丝的效果及护肤抗衰等功能,且满足日常穿着及洗涤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改变织物表面性质的蚕丝蛋白涂层液,蚕丝蛋白涂层液包括蚕丝蛋白、水不溶结构诱导剂和水,蚕丝蛋白涂层液由以上三者形成稳定的油水混合体系,如水包油乳液体系,其中水不溶结构诱导剂形成稳定的乳滴,而蚕丝蛋白单分子或聚集体的形式分散存在于乳滴外的水相中。
本发明中,“水不溶结构诱导剂”指的是与水不互混的试剂。水不溶结构诱导剂用于诱导蚕丝蛋白由无规卷曲结构转变至β-折叠结构,致使蚕丝蛋白转变为不溶于水和高结晶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芯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芯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1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