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隔音消音层的坡上消能消音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9376.4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0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滨;范建强;张瑞芬;张美新;刘华斌;罗火钱;赵楠;蔡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0 | 分类号: | E02B8/00;E02B8/06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刘焕敏 |
地址: | 366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隔音 消音 坡上消能 结构 | ||
1.带有隔音消音层的坡上消能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大坝主体(1)、导流墙(2)、弧形消力池(3)、第一弧形消力坎(4)、第二弧形消力坎(5)、隔音消能层内夹层(6)、隔音效能层外夹层(7)、水草丛(8)、水流冲击消能位(9)、隔音消能层消力坎(10);大坝主体(1)上方覆盖建设导流墙(2),大坝主体(1)与导流墙(2)之间的下游水位位置处设置有由隔音消能层内夹层(6)、隔音效能层外夹层(7)、水草丛(8)、隔音消能层消力坎(10)组成的隔音消能层,水草丛(8)设置在隔音效能层外夹层(7)上方,隔音消能层消力坎(10)设置在隔音效能层外夹层(7)下方,隔音效能层外夹层(7)内部为隔音消能层内夹层(6);大坝主体(1)下游水位位置设置弧形消力池(3),弧形消力池(3)上表面设置第一弧形消力坎(4),弧形消力池(3)下表面与河床之间设置第二弧形消力坎(5),大坝主体(1)与弧形消力池(3)连接位置处为水流冲击消能位(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音消音层的坡上消能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音效能层外夹层(7)为多孔海绵层,隔音消能层内夹层(6)为中空结构层,组成消能隔音层的主体,将水流产生的噪音隔绝于结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音消音层的坡上消能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弧形消力坎(4)为交错式的弧形结构,交错式弧形消力坎将水流分流,可消耗水的机械能,同时与隔音消能层下反方向的消力坎的返流碰撞,形成多次摩擦消耗水流机械能,降低水流对下游的冲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音消音层的坡上消能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音消能层消力坎(10)为倒弧形消力坎,与第一弧形消力坎(4)形成相互阻碍水流流动方向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音消音层的坡上消能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音消能层末端的高程位低于尾水的水位,形成淹没出流和底流消能,将水跃区控制在水面下,在流量不大的情况下能够将尾端水跃的噪声掩盖在水面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音消音层的坡上消能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消力池(3)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而成,受巨大拉力,考虑混凝土的抗拉能力问题,有效保护本段河床基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隔音消音层的坡上消能消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消力池(3)下部分所在的钢筋混凝土体与河床基础的接触,设计为第二弧形消力坎(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3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