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笋壳纤维不同部位分段脱胶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9325.1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曹新旺;杨银芝;范芳维;方凯炀;谢锦鹏;陈益人;邓中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C1/02 | 分类号: | D01C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山北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程千慧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笋 纤维 不同 部位 分段 脱胶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笋壳纤维不同部位分段脱胶工艺方法,竹笋壳在我国分布广,产量高,然而这种丰富的资源却经常被抛弃未得到合理利用,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植物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竹笋壳纤维的开发有利于竹笋壳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纺织材料的发展。本发明对竹笋壳不同部位脱胶效率进行了探究,利用传统两步脱胶法和碱氧浴法处理竹笋壳纤维进行分段脱胶,分段脱胶首先可以将竹笋壳纤维的不同部位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产品,使竹笋壳纤维不同部位脱胶效率更高。开发竹笋壳纤维相对容易、成本较低,竹笋壳纤维的开发可以弥补原料逐渐减少的困境并使得原料多元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笋壳纤维脱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笋壳纤维不同部位分段脱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竹资源丰富,竹笋壳作为天然纤维素纤维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但其在纺织材料方面未得到合理的利用,竹笋壳类似于麻类纤维,其可以缓解天然纤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取竹笋壳纤维常用的方法有两步脱胶法及碱氧浴脱胶法,目前提取竹笋壳纤维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竹笋壳纤维不同部位分段脱胶工艺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竹笋壳纤维不同部位分段脱胶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竹笋壳预处理,将竹笋壳置于40-60℃温水中洗静后烘干,将烘干后的竹笋壳均匀分为头部、中部和尾部三部分;
步骤2、将竹笋壳头部、中部和尾部分别进行脱胶处理;所述竹笋壳头部和尾部采用两步脱胶方法进行脱胶,所述竹笋壳中部采用碱氧浴脱胶法进行脱胶。
进一步的,所述两步脱胶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a、将预处理后的竹笋壳纤维,放入浴比为1:35-45,温度为50-70℃的水浴锅中加热,并加入浓度为1-3mL/L的硫酸处理1h,将处理好的竹笋壳放入烘箱中烘干;
步骤2.2a、将上一步处理后的竹笋壳放入温度为100℃,浴比为1:35-45,碱浓度为5-8g/L,硅酸钠为2-4%的溶液中碱煮2h,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
步骤2.3a、将上一步处理好的竹笋壳再次放入碱浓度为10-15g/L,过氧化氢浓度15-25mL/L溶液中碱煮1h,然后用0.5-2mL/L的硫酸洗涤至中性。
进一步的,所述碱氧浴脱胶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b、将预处理后的竹笋壳纤维,放入浴比为1:35-45,温度为50-70℃的水浴锅中加热,并加入浓度为1-3mL/L的硫酸处理1h,将处理好的竹笋壳放入烘箱中烘干;
步骤2.2b、将上一步处理后的竹笋壳放入温度为100℃,浴比为1:35-45,碱浓度为10-15g/L,硅酸钠为2-4%,过氧化氢用量为10-30mL/L的溶液中碱煮2.5h,然后用0.5-2mL/L的硫酸洗涤至中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对不同部位的竹笋壳进行脱胶,可以将竹笋壳纤维的不同部位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产品,头部(上端)竹笋壳纤维提取率高,不易腐烂等特点可使其用于制作一次性竹笋壳餐具。中间部分竹笋壳纤维具有强度高的特点,可以作为增强体制备复合材料。尾部(下端)竹笋壳纤维可用于制作工艺板,利用的是竹笋壳纤维的结构是微管束纤维。提高其使用价值。分段脱胶使竹笋壳纤维不同部位脱胶效率更高,在不同的产品开发中得到更高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竹笋壳纤维不同部位分段脱胶工艺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3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