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高频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9136.4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4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张锋;解欢;范茗侨;沙德青;刘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王文宾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高频 器械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窥镜手术过程中频繁更换器械导致的手术效率低下以及手术风险高等问题。该多功能高频器械包括电极部,电极部包括切割刀和绝缘件;绝缘件设置有内腔;切割刀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切割刀的刀头伸入绝缘件的内腔;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切割刀的刀头脱离绝缘件。本方案提供的多功能高频器械至少可以整合IT刀和T刀的功能,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此节省了更换器械的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
背景技术
内镜技术诞生以来,经历了从疾病诊断到疾病治疗的阶段,内镜技术对一些消化疾病的治疗已经十分有效并且可靠甚至成为一些疾病治疗的首选疗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组织活检、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对消化道出血、息肉切除和早癌症的治疗,正逐渐成为一种首选治疗手段。其中尤其ESD对早癌的发现、诊断和切除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临床各科中,对各种病态进行以诊断、判定治疗结果、决定治疗方针等为目的的体腔内的直接观察及处置,需要通过开腹或开胸等侵害大的手术方式来进行。但是,随着近年来内窥镜下手术器具的普及,可以在切开创伤更小的腹腔镜和胸腔镜等内窥镜下来进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利用高频器械对大于2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由于ESD切除粘膜面积大,手术过程繁杂,一般耗时很长,且需在内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内窥镜先进入人体发现病变组织,然后高频切开刀通过内窥镜钳道进入人体,进行病变标记,标记后退出器械,换用注射针进行粘膜下层注射,注射后再用适合的高频切开刀进行切割剥离,术中如有出血,还需更换止血钳进行电凝止血,大约1~2个小时左右才能成功切除一个3cm左右的早癌病变。手术中需要频繁更换器械,既繁琐又耗时,不利于病人手术,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随着手术时间而流失,需要重新注射生理盐水这个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会增加由于手术中生理盐水流失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增加了手术中穿孔的风险及延长手术操作的时间,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以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窥镜手术过程中频繁更换器械导致的手术效率低下以及手术风险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包括电极部,所述电极部包括切割刀和绝缘件;
所述绝缘件设置有内腔;
所述切割刀具有导电性能,所述切割刀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切割刀的刀头伸入所述绝缘件的内腔;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切割刀的刀头脱离所述绝缘件。
更进一步地,
所述电极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绝缘件的内壁,所述弹性件配置为在受力的状态下发生形变使所述刀头脱离或者进入所述绝缘件。
更进一步地,
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绝缘件一体设置。
更进一步地,
所述弹性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结构,
所述弹性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弹性件的内壁并且向所述弹性件的中轴线方向凸出,所述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刀头限定于所述绝缘件内。
更进一步地,
所述弹性件横向设置有多个定位结构,相邻的定位结构之间存在高度差。
更进一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1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务请求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激光选区熔化复合激光热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