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选育籽叶两用茶树良种的方法及选育籽叶两用茶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8860.5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7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朵姣;郑寨生;江丽;袁名安;胡新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6 | 代理人: | 何红信 |
地址: | 321017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选育 两用 茶树 良种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选育籽叶两用茶树良种的方法及选育籽叶两用茶树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茶树缺少籽叶两用茶树良种选育方法的问题。选育籽叶两用茶树良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筛选出百芽重指标呈现为中段,且雌雄蕊高比指标呈现为雌蕊高度高于或等于雄蕊高度的茶树进行培养;待筛选出的茶树育种后,筛选出结实力指标、茶籽直径指标、百粒重指标、仁壳比指标和含油率指标中段至少一个指标呈现为高段,且其余指标全部呈现为中段的茶树;将第二次筛选出的茶树作为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的茶籽。选育籽叶两用茶树的方法,还包括将杂交后得到的茶籽培育成茶树,筛选出符合籽叶两用的茶树。经过两次筛选,多个性状综合筛选,可以培育出籽叶两用茶籽的良种。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籽叶两用茶树的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育籽叶两用茶树良种的方法及选育籽叶两用茶树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为山茶科、山茶属、茶组多年生木本植物,分布广泛,多地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并具备了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形态特征多样性的特点,为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茶树资源的选育主要根据茶树花和叶相关的农艺性状和叶片主要生化成分将茶树资源分类,为以鲜叶采摘为主要经济效益的茶树品种选育材料提供了客观依据。
近年,发现以茶叶籽为原料压榨的茶叶籽油中脂肪酸组分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亚油酸与油酸的比例为1:2,且亚油酸含量在同类型的油脂中最高,并已作为一种保健木本油料进入市场。目前,茶叶籽油生产仍以现有部分良种的少量结实为原料,限制了茶叶籽油产业化道路。基于现有的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而如何有效的利用优质、特异资源选育籽叶两用茶树良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选育籽叶两用茶树良种的方法及选育籽叶两用茶树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茶树以采摘鲜叶为主,结实量少,茶树资源的选育方法以选育鲜叶性状优良的茶树品种为主,缺少籽叶两用茶树良种选育方法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选育籽叶两用茶树良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第一次筛选:筛选出百芽重指标呈现为中段,且雌雄蕊高比指标呈现为雌蕊高度高于或等于雄蕊高度的茶树进行培养;
S200、待第一次筛选出的茶树育种后,进行第二次筛选:筛选出结实力指标、茶籽直径指标、百粒重指标、仁壳比指标和含油率指标中段至少一个指标呈现为高段,且其余指标全部呈现为中段的茶树;
S300、将第二次筛选出的茶树作为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的茶籽。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步骤S100中,进行第一次筛选时,在筛选出的茶树中,筛选出叶色呈现为深绿色、紫绿色或紫红色的茶树进行培养。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叶色呈现为深绿色、紫绿色或紫红色的茶树,茶树结出的茶籽含油率、结实力、茶籽直径、百粒重和仁壳比等茶籽的相关农艺性状呈现良好。故通过叶色进一步筛选,可以提高获得茶籽农艺性状呈现较好的茶树亲本概率。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步骤S100中,进行第一次筛选时,在筛选出的茶树中,筛选出花柱分裂部位位于中部和上部的茶树进行培养。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花柱分裂部位位于中部和上部,茶树结出的茶籽含油率、结实力、茶籽直径、百粒重和仁壳比等茶籽的相关农艺性状呈现良好。故通过花柱分裂部位进一步筛选,可以提高获得茶籽农艺性状呈现较好的茶树亲本概率。
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在步骤S300中,进行杂交的母本与父本呈现为高段的指标不重叠。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母本与父本呈现为高段的指标不重叠,更利于杂交出集母本与父本呈现为高段的指标于一体的种子(茶籽),培育出更优良的籽叶两用茶树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未经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