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冷却系统的水下振动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8320.7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9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府晓宏;胡雁闽;赵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F25D17/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艾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冷却系统 水下 振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冷却系统的水下振动台,包括外壳体组件、驱动系统以及冷却系统,外壳体组件围成一密闭腔体,外壳体组件包括台体和台面,驱动系统包括励磁线圈和驱动线圈,密闭腔体内设有内隔离组件,内隔离组件将密闭腔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第一密闭空间和第二密闭空间,内隔离组件包括可动隔离部;驱动系统设于第一密闭空间中,励磁线圈和/或驱动线圈的导线为空心导线;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流体和流体驱动部件。本发明提供的内置冷却系统的水下振动台,可实现冷却流体与外界海水热交换,然后对空心导线进行循环冷却,通过设置内隔离组件且隔离组件包括可动隔离部,可平衡第一密闭空间内部压力与第二密闭空间内部压力,从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振动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冷却系统的水下振动台。
背景技术
电动振动台在工作过程中发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流过驱动线圈、励磁线圈的电流因导体电阻损耗而发热,二是导体在驱动线圈交变磁场中因涡流损耗而发热。它们产生的热量必须消散,否则会烧坏部件。一般情况下,小型振动台采用自然冷却,中、大型振动台采用强制风冷或液冷,强制风冷是指用风机强制空气流过振动台的发热部件,带走热量。强制液冷一般采用闭路循环液冷,线圈用空心导线绕成,热量通过液体在空心导线循环由冷却器带走。强制风冷和液冷必须存在一个外置的冷却系统,如风机和自来水冷却器。而水下电动振动台无法外置冷却系统,目前都是采用热传导式冷却方式进行冷却,该冷却方式冷却效率不高,难以达到大型水下振动台的冷却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水下振动台冷却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冷却系统的水下振动台,包括外壳体组件、驱动系统以及冷却系统,所述外壳体组件围成一密闭腔体,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励磁线圈和驱动线圈,所述密闭腔体内设有内隔离组件,所述内隔离组件将所述密闭腔体分隔为互不连通的第一密闭空间和第二密闭空间,所述内隔离组件包括用于平衡所述第一密闭空间内部压力和所述第二密闭空间内部压力的可动隔离部;所述驱动系统设于所述第一密闭空间中,所述励磁线圈和/或所述驱动线圈的导线为空心导线;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容置在所述第二密闭空间中的冷却流体和用于将所述冷却流体输送至所述空心导线中的流体驱动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可动隔离部为柔性密封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可动隔离部为橡胶膜或O形圈。
进一步的,所述可动隔离部为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内隔离组件与所述台体围成所述第二密闭空间,所述冷却流体与所述台体直接接触,所述台体与海水直接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台体包括上壳体部和下壳体部,所述驱动系统设于所述上壳体部的内侧,所述冷却流体设于所述下壳体部的内侧,所述下壳体部的外表面积大于所述上壳体部的外表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内隔离组件还包括固定隔离部,所述可动隔离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隔离部上或连接于所述固定隔离部与所述台体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隔离部包括筒体和环板,所述筒体设于所述台体内侧并与所述台体形成一环形空间,所述环板连接于所述筒体上端和所述台体内壁之间并封堵环形空间的上端口,所述可动隔离部连接于所述筒体下端与所述台体内壁之间并封堵环形空间的下端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流体为蒸馏水,所述流体驱动部件为设于所述蒸馏水中的高压潜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励磁线圈和所述驱动线圈的导线均为空心导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3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RL提取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蜂窝网络的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