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机械联动批量式换热管打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8287.8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2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东东;翁良津;郭水勇;刘红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澳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18;B23Q7/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联动 批量 热管 打孔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机械联动批量式换热管打孔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旋转机构,其中一个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入端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外端设置有顶压部,所述旋转机构上方的基板上设置有换热管输送道,所述换热管输送道下表面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顶压部活动的开槽,提供一种能连续打孔、且通过一个驱动元件完成等距送料,压紧换热管,定位打孔等动作,通过本发明的结构能大大的节省使用驱动部件的使用,采用本结构能联动式完成所有动作,节约制造成本,加工效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管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全机械联动批量式换热管打孔设备。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它是一种能快速将热能从一点传至另一点的装置,而且几乎没有热损耗,因此它被称作传热超导体,其导热系数为铜的数千倍,而且换热管与换热管连接之间连接需要进行打孔处理,但是由于现有的换热管加工设备中需要采用多个驱动元件及控制元件完成送料、压紧、进刀打孔的动作,这样浪费制造设备的成本,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具备一个驱动元件一次性完成送料、压紧、进刀打孔动作的换热管加工设备结构。
故此,现有的换热管加工装置需要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全机械联动批量式换热管打孔设备,能通过一个驱动元件完成送料、压紧、进刀打孔的动作,节省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全机械联动批量式换热管打孔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旋转机构,其中一个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入端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外端设置有顶压部,所述旋转机构上方的基板上设置有换热管输送道,所述换热管输送道下表面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顶压部活动的开槽,所述换热管输送道上方设置有和所述基板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竖向导孔,所述竖向导孔内活动设置有竖向推杆,多个所述竖向推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竖向固定管,所述竖向固定管内活动设置有竖向活动杆,所述竖向活动杆下端设置有钻头,所述摆动杆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两个所述第一铰接轴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第二铰接轴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铰接轴外端各设置有沿所述摆动杆方向设置的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第三铰接轴,所述连接杆侧壁设置有第四铰接轴,所述竖向活动杆侧壁设置有第五铰接轴,其中一个所述第三铰接轴和第四铰接轴之间铰接有第三连杆,另一个所述第三铰接轴和第五铰接轴之间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竖向推杆下端设置有弹性夹紧板。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基板前表面的转轴座,所述转轴座内转动设置有转轴体。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转轴座内,旋转电机和对应所述转轴体输出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压部为横向设置的柱体,柱体圆周外壁为内凹弧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开槽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顶压部位置竖向对齐。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输送道和所述竖向活动杆轴线对齐的位置处设置有钻头让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接轴和第二铰接轴沿所述摆动杆中心线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紧板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竖向推杆下端的固定夹紧座,所述固定夹紧座上设置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下端设置有活动夹紧座。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夹紧座下表面为内凹弧形设置,所述换热管输送道上表面为内凹弧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顶压部具备磁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澳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澳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