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近红外荧光/光热/光声硫化银量子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8263.2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彪;宣扬;关萌;刘一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58 | 分类号: | C09K11/58;B82Y2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马玉戈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红外 荧光 光热 硫化 量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近红外荧光/光热/光声硫化银量子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摩尔比为1:(1~3)的R‑(+)‑硫辛酸和还原剂加入超纯水中,在惰性介质保护下,常温搅拌,得到二氢硫辛酸溶液备用;S2、调节所得二氢硫辛酸溶液的pH至7~10;S3、加入银源,搅拌10~30min后,调节pH至7~10。S4、加入含硫化合物,在30~90℃下,反应1~5h,得到硫化银量子点。本发明中以二氢硫辛酸为稳定剂,一步法合成了具有近红外成像、光声成像与光热治疗等功能的硫化银量子点,操作简单,反应温和,成核速度快,实验重现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近红外荧光/光热/光声硫化银量子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具有成像功能的纳米探针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尤其在肿瘤的早期诊断、活性药物筛选、甚至实时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纳米探针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和能提供实时影像数据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风险,进而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将纳米探针运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疗效监测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纳米探针已实现多模态成像和多模态治疗,并且有足够证据表明,光动力/光热等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还可以导致肿瘤抗原的释放,通过高效的抗原摄取和免疫佐剂刺激,促进肿瘤免疫治疗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把导带电子、价带空穴及电子-空穴对在三个空间维度上束缚住的半导体纳米结构,其尺寸一般为1~10nm,小于或接近激子波尔半径。由于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的能带结构变为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受激后可发射荧光。基于量子点的多种物理效应,如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限域等,又具有类似晶体的规则原子的排列,从而派生出宽的激发光谱、窄的发射光谱和可忽略的光漂白等优良特性。通过量子点制备的纳米探针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发光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为恶性肿瘤的高分辨成像和精准诊疗提供帮助。
硫化银量子点作为一类新型的近红外区发射量子点,以其高度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强发光特性而备受青睐。其极低的溶解度常数(KSP=6.3×10-50)可抑制银离子向生物介质中的释放,并确保高度的生物相容性。根据Ag2S量子点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溶剂种类的不同,可将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有机相合成法和水相合成法。有机溶剂中制备的量子点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如尺寸均一、分散性好和稳定性好、荧光产率高等。有研究中使用1-十二硫醇(DT)为共价配体,制备出了大小分别为5.4、7和10nm,最大发射峰在1150nm的油溶性Ag2S量子点,尺寸均一且易调控。尽管油溶性的量子点有很多优点,但是在有机相中制备所需的条件苛刻,比如需要严格的无氧环境、高的合成温度等,并且合成步骤复杂、使用较多的有毒试剂、成本高,所合成的量子点只能溶在非极性溶剂中。还有研究报道了一种在160~180℃条件下,在有机相中合成了最大发射峰在1050nm处的α-Ag2S量子点,所制备的量子点必须采用相转移的方法将其转移到水相中用于生物成像,步骤繁琐。相比有机相合成法,水相合成法解决了所合成的量子点的不溶于极性溶剂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水相合成方法合成时间长、量子产率低、粒径不均匀、步骤繁琐、合成条件往往需要高温无氧等严苛的条件。因此,研究简单的水相合成法合成Ag2S量子点,对其进一步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一种合成近红外荧光/光热/光声硫化银量子点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合成近红外荧光/光热/光声硫化银量子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摩尔比为1:(1~3)的R-(+)-硫辛酸和还原剂加入超纯水中,在惰性介质保护下,常温搅拌,得到二氢硫辛酸溶液备用;
S2、调节所得二氢硫辛酸溶液的pH至7~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2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