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小RNA31前体编码多肽miPEP31在制备高血压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8113.1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李相晓;王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8/16 | 分类号: | A61K38/16;A61K48/00;A61P9/12;A61P9/14;A61P13/12;A61P9/00;A61P9/10;A61P7/04;A61P25/00;A61P9/04;C12Q1/6883;G01N33/6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00025 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小 rna31 编码 多肽 mipep31 制备 高血压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小RNA31前体编码多肽miPEP31在制备高血压药物中的应用。所述miPEP31多肽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对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本发明首次将miPEP31作为高血压的检测或治疗靶点,为高血压的缓解和治疗以及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新型药学靶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微小RNA31编码多肽miPEP31在制备治疗高血压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在中国患者已超过2.6亿,全球患者总数超过10亿人,高血压所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伤的发生是中国总死亡危险的首要因素。虽然各脏器并发症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但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伤。
现有的高血压病治疗药物主要有六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肾上腺能阻滞剂。另外中国也有一些复方制剂及中药制剂在使用。但都需要终生服药且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并且机体可能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开发靶向性强、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的新一代治疗高血压的新药势在必行。
多肽类(peptide)药物习惯上常指多肽类激素。一般将50或50以下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化合物列入多肽。现已知生物体内含有和分泌很多种激素和活性多肽,仅脑中就存在近40种,而人们还在不断地发现、分离、纯化新的活性多肽物质。多肽miPEP作为新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和生产制备上均具有很好的优越性。目前,多肽药物在慢病领域(主要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代谢类疾病等)治疗效果愈加显著。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0年将达到317亿美元,并保持持续递增。由此,多肽类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本发明人的前期研究工作中,已获得了微小RNA31编码多肽miPEP31,该多肽具有显著的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的效果。然而,本发明人的前期工作中,没有发现其对于高血压具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RNA31前体编码多肽miPEP31在制备高血压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人的实验证实,其能够有效减轻高血压及靶器官损伤,能够通过人工合成或生物学合成大量获得,可应用于制备高血压药物。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活性成分在制备缓解或治疗高血压或其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选自下组:
(a)miPEP31,其衍生物或类似物;
(b)miR-31前体,所述的miR-31前体能在宿主内加工成miPEP31;
(c)多核苷酸,所述多核苷酸能被宿主转录成(b)中所述的miR-31前体、并加工形成miPEP31,或能在宿主内加工成miPEP31;
(d)表达构建物,所述的表达构建物含有(b)中所述的miR-31前体、或(c)中所述的多核苷酸。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表达构建物为表达载体,包括但不限于:质粒、或病毒载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病毒载体为腺病毒载体、腺病毒相关载体、或慢病毒载体等。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miPEP3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或,所述miPEP31的衍生物或类似物的序列同源性≥85%,较佳地≥90%,更佳地≥95%,最佳地≥99%。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miR-31前体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其简并序列。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多核苷酸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中第112-246位所示或其简并序列。
在另一优选例中,(a)中所述miPEP3的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配电网优化重构方法
- 下一篇:多维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