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镀废水吸附净化循环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7870.7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3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彪;黄立忠;李维;蔡少娜;郑建南;郭一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明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2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汕头兴邦华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47 | 代理人: | 张树峰;梁凤德 |
地址: | 51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废水 吸附 净化 循环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镀废水吸附净化循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离子交换树脂前处理;(2)电镀废水吸附处理(3)离子交换树脂解吸处理;(4)酸液回收。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重金属铜、镍离子及其他化学物质进行吸附过滤,过滤后的水质可直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将进行吸附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通过特殊的解吸处理,可恢复其初始功能,避免了膜孔堵塞。上述步骤全程均在室温下进行,极大提高了废水吸附处理效率,节约了企业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废水回收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镀废水吸附净化循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基板中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构成,无机物中包含的金属类物质主要以铜(铜箔)为主,以及少量铅锡合金(焊接料),无机金属类物质的重量约占基板的15-25%。
目前国内外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中回收金属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热反应法。其中,化学处理法需采用化学溶剂将金属元素溶于溶液中与有机物进行分离,再进行后续电化学反应以使金属沉积,在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电镀废水,废水中主要包含各种重金属离子及其他化学物质,需进行二次处理达标后才能满足排放标准。因此,电镀废水回收处理对于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电镀废水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对重金属离子的排放浓度制订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当前常用的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包括化学沉淀、吸附法和全膜反渗透等,其中,采用全膜反渗透虽可减少其他化学物质的添加,但现目前常用的采用RO膜(即反渗透膜)吸附处理电镀废水的方法,容易堵塞膜通道,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变成危险废物,难以做到对废水进行高效、循环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镀废水吸附净化循环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目前电镀废水回收处理过程中采用渗透膜处理易堵塞,导致废水回收处理效率低、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镀废水吸附净化循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离子交换树脂前处理:采用盐酸溶液、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依次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洗涤,循环2-4次,最后一次先洗涤至酸性,再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得到激活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将激活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分层叠放制备得到离子交换树脂柱;
(2)电镀废水吸附处理:将电镀废水通过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进行吸附、过滤后得到排放水;
(3)离子交换树脂解吸处理:将步骤(2)中进行吸附处理后的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置于清洗液中浸泡,脱除吸附于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柱中的金属离子后,得到清洗废液,其中,所述清洗液包括硫酸解吸液和复合型金属萃取剂;
(4)酸液回收:将步骤(3)中所述清洗废液通过纳滤膜过滤后,收集得到硫酸混合液。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离子交换树脂先用传统的方法激活后,将电镀废水依次通入激活好的树脂柱进行吸附、过滤后得到排放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后所得排放水可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到一定程度后进行解吸,金属萃取剂与解吸液中的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沉淀后可直接过滤去除,解吸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可循环使用。再将处理后的含酸清洗废液采用纳滤膜过滤,纳滤膜起到分离硫酸的作用,硫酸从清洗废液中分离回收后,可再次进行树脂的解吸再生,从而实现了硫酸的循环利用。
上述步骤全程均在室温下进行,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对电镀废水进行吸附、过滤处理,一方面,排放水水质可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另一方面,采用包括硫酸解吸液和复合型金属萃取剂的清洗剂对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解吸处理,避免了膜孔堵塞,实现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循环多次利用,提高了废水吸附处理效率,节约了企业成本。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离子交换树脂为阳离子交换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明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明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78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硫膦酸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植物幼苗培育箱的自动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