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站厅电梯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7148.3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唐亚琳;雷振宇;朱莫夫;叶凯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管莹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布置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站厅电梯布置结构,包括站厅顶板、站厅底板和站厅中板,还包括承重墙,所述站厅中板形成电梯孔洞,所述承重墙穿设所述站厅中板并设于所述站厅底板和站厅顶板之间,所述承重墙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且设于所述电梯孔洞的两侧。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站厅电梯布置时所造成空间占用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站厅电梯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地铁车站公共区在安装连接站台至站厅的无障碍电梯时,会在车站站厅层中板形成一个电梯孔洞,该电梯孔洞用于安装无障碍电梯,为了承受电梯安装带来的载荷,目前现有技术的做法是,在矩形的电梯孔洞四角设置四个柱子承重,并且利用纵梁将荷载传递到柱子,其缺点是所设置的柱子会挤占乘客的有效使用空间,并且影响站台的空间视觉效果,特别是对于乘客拥挤的站台层,会使空间感更显局促。
为了解决地铁施工建筑时,如何在安装电梯时做到最大化站台空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站厅电梯布置结构,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站厅电梯布置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站厅电梯布置时所造成空间占用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站厅电梯布置结构,包括站厅顶板、站厅底板和站厅中板,还包括承重墙,所述站厅中板形成电梯孔洞,所述承重墙穿设所述站厅中板并设于所述站厅底板和站厅顶板之间,所述承重墙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且设于所述电梯孔洞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承重墙沿站厅的长度方向布置于所述电梯孔洞的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柱子和架设于所述柱子上的顶板纵梁,所述柱子设于所述站厅顶板和所述站厅底板之间,所述顶板纵梁设于所述站厅顶板的下方,所述承重墙设于所述顶板纵梁和所述站厅底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柱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柱子沿站厅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站厅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所述顶板纵梁呈现菱形形状布置,其中两个菱角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柱子上。
优选地,还包括钢梁和绳头梁,所述钢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承重墙固定连接,所述绳头梁沿所述承重墙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钢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钢梁为工字钢梁且垂直于两个所述承重墙设置。
优选地,所述钢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钢梁平行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承重墙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重墙与所述钢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绳头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绳头梁设于所述钢梁上且所述绳头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钢梁固定连接。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站厅电梯布置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承重墙代替现有技术在电梯孔洞四个角设置四个柱的方案,减少了竖向结构构件对侧站台的宽度侵占,具体地,在电梯孔洞内安装电梯所带来的载荷,可以通过承重墙进行承受,无需设置现有技术中的柱来承受载荷,降低了站台层的乘客拥挤度,使得站台和站厅层的空间效果更好,相较于现有技术,侧站台的宽度增加了150mm。
附图说明
图1是站厅层结构布置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布置平面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中,X方向为站厅的长度方向,Y方向为承重墙的长度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71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