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快速成型装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7096.X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1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陈同海;王孝军;张守玉;水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特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52 | 分类号: | B29C43/52;B29C43/02;B29C4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复合材料 快速 成型 装备 |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快速成型装备,成型装备包括上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上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上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支撑体、上模具固定板、下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下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下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支撑体、下模具移动板及上下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移动平台;上(下)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上(下)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支撑体和上(下)模具固定板为整体结构,构成“工”字结构,其左右两侧空间提供上(下)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工作腔体。成型装备均共用一套加热模块;在某组装备进入冷却程序时,可将加热模块移至于另一组成型装备进行加热,进而实现了复合材料的快速成型,同时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快速成型装备。
背景技术
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和新能开发等领域,但是工业化的模压机存在升温速度慢、降温速度慢,生产效率低并存在能耗浪费等问题。
中国专利CN110561672 A专利中,公布了一种橡胶模压制品生产自动化设备,通过水泵设置将混炼胶坯容器注满混炼胶坯,再通过处理器模块控制程序向硫化机内的注入混炼胶坯,再通过处理器模块打开加热装置和炼胶机对模具槽进行塑炼,然后通过处理器模块将纵向电动缸下压进行模压;最后,模压完成的橡胶通过下料坡滑入收纳箱内。该模具存在以下问题:成型过程需要反复升温和降温,导致热量损失;此外,过程衔接流程效率低下,上述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开发了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快速成型装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快速成型装备,能够实现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快速成型。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基于模压成型升温和降温速度慢,且在降温过程中,需要将热量散去,导致能量的损失;因此,将此部分热量用于后续模压成型装备,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能量的效果,同时,可快速提升模压装置升温,实现复合材料快速成型。
上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上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支撑体和上模具固定板为整体结构,构成“工”字结构,其左右两侧空间提供上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工作腔体;下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下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支撑体和下模具移动板为整体结构,构成“工”字结构,其左右两侧空间提供下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工作腔体。该模式下有多组成型装备,但是其均共用一套上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和下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在某组成型装备进入冷却程序时,可将加热模块移至于另外一组成型装备进行加热,实现了复合材料的快速成型,同时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
进一步地,上左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和上右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位于“工”字结构的两侧,由于加热模块具有大体积化,使其具有高储热能的特性,在移至另外一组成型装备时,可快速提供热量,满足生产的需求。
进一步地,下左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和下右模具移动式加热模块位于“工”字结构的两侧,由于加热模块具有大体积化,使其具有高储热能的特性,在移至另外一组成型装备时,可快速提供热量,满足生产的需求。
进一步地,上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采用水冷、风冷或者自然冷却等方式;为保证模压装置的可靠稳定性上,在上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和上模具固定板中间增加了上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支撑体。
进一步地,下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采用水冷、风冷或者自然冷却等方式;为保证模压装置的可靠稳定性上,在下模具冷却模块和下模具移动板中间增加了下模具固定式冷却模块支撑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加热模块的可移动化,实现了一个加热模块可供多组成型装备连续使用,实现了模压成型工艺的快速化。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特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特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70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