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动拼接可移动式承料台的茶叶渥堆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6891.7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3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段保中;吴华强;关晓阳;贺湘昆;杜孟伊;陈兴毕;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苏杭 |
地址: | 65005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自动 拼接 移动式 承料台 茶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动拼接可移动式承料台的茶叶渥堆装置和方法,通过铺料系统、渥堆系统和出料输送设备的协同工作,实现对茶叶物料的自动化渥堆。渥堆过程在渥堆仓中完成,仓底部为自动拼接可移动式承料台,由数个承料台单元组合而成。每个承料台单元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块、土陶、木方或竹板等材质制作,内部结构相对疏松,可为渥堆需要的有益菌提供存活空间,具有保温、控湿、吸潮等功能。茶叶在承料台上完成渥堆,既可发挥出传统渥堆方法的优势,也为实现渥堆过程自动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采用这种渥堆方法,茶叶物料不落地,产品清洁卫生、纯净度好;渥堆过程全自动化,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关键环节数字化管控,产品品质更有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涉及茶叶渥堆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可发挥传统渥堆技术优势的自动化渥堆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茶品的学术分类上,熟茶被归类为黑茶。熟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渥堆是普洱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工艺,也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渥堆工艺的传统操作过程如下:先将晒青毛茶均匀潮水后堆放成一定高度形成茶堆;然后在茶堆表面覆盖麻片等覆盖物进行茶堆保温、保湿,使茶叶在湿热作用下发酵。当堆芯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进行解块松散、翻堆降温,然后再次形成料堆继续进行渥堆。如此反复数次,当茶叶色泽、内含物质转化达到到预期效果后,进行摊凉、脱水,最终变成熟茶。
渥堆中的茶叶,随着渥堆进程的延续,颜色会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栗红、栗黑。于渥堆过程中茶叶内含物的化学变化实质,目前尚未有明确定论,在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三种说法,但普遍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湿热作用。
经过渥堆后的茶叶条索,未冲泡前缺少光泽,冲泡时颜色为深栗,冲泡后颜色均匀一致,叶底无弹性。从茶汤颜色看,渥堆茶品的汤色由栗色到深栗色,渥堆程度越重,茶汤颜色越深。从口感来看,渥堆茶品有股特殊的渥堆熟香味,茶汤较为柔顺,舌面无特殊渗透感,无明显的层次变化。
目前,多数茶企所用的渥堆方式以地面渥堆为主,全由人工操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在地面进行渥堆加工,卫生条件差,茶叶物料中易混入砂土、小混凝土块、绳头、标签条、烟头、果壳、鸡毛、毛发等等地面常见杂物,导致后续精制加工中拣剔杂物工作量大,茶叶物料纯净度难以保证。
2.潮水量、堆温等关键参数全凭人工经验管控,批次间的产品品质波动较大,均质化程度不高。
3.对茶叶潮水翻拌、拢堆、遮盖、翻堆等工作全都是人工完成,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并且人与茶物料频繁接触,毛发、汗水落鞋底粘附物等易掉落到茶物料中。
4.采用人工翻拌、翻堆方式,翻拌工具、人员踩踏给茶叶物料产生大量造碎。曾有茶企做过统计,在渥堆环节茶叶造碎损失率达到了20%以上。
有个别茶企和科研机构尝试过密闭罐式渥堆技术,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卫生方面的问题,但完全摒弃了传统渥堆方法的优势,产品品质始终不理想,有时还会出现茶味淡、发酸等不良后果。到目前为止,这类渥堆方法也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茶企所用渥堆技术的不足,尤其是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用方法的突出问题,为解决上述不足,发明人经过研发设计,现提供一种可发挥传统渥堆技术优势的自动化渥堆装置和方法,通过铺料系统与渥堆系统、出料输送设备的协同工作,实现对茶叶物料的自动化渥堆,同时发挥出传统渥堆技术的优点。具体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控柜及其控制系统
- 下一篇:基于智能推理的船舶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