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56651.7 | 申请日: | 2021-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鲁义强;李光;贺飞;宁向可;高翔;徐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0;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主隧道施工时,探测到有水后,在主隧道周边开发第一小导管隧道,通过第一排水口进行排水操作;排水过程中,判断水压的大小,若排水设定时间后,水压下降到设定阈值,则继续排水,待水压满足施工要求后,注浆加固围岩;若排水设定时间后,水压未下降到设定阈值,则遇到导水断层,在第一小导管隧道的上方开发第二小导管隧道,通过第二排水口进行排水操作;然后通过第二排水口进行注浆,将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之间的导水断层进行封堵;封堵后,注浆加固围岩,TBM低速通过。本发明为遇到导水断层的隧道施工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案,保证在地质恶劣的环境下可以安全的进行隧道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包括硬岩TBM和软地TBM,软地TBM一般是指盾构机,因此我们常说的TBM一般是指适合硬岩掘进的隧道掘进机。目前针对复杂地层的山岭隧道,特别是不稳定地层较多的隧道,多采用硬岩TBM进行隧道施工,硬岩TBM是利用旋转刀盘上的滚刀挤压剪切破岩,通过旋转刀盘上的铲斗齿拾起石渣,落入主机皮带机上向后输送,再通过牵引矿渣车或隧洞连续皮带机运渣到洞外。
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隧道渗水的情况,一般是进行排水处理,水量较多时,排水时间非常长,将水排完之后继续施工,导致施工周期变长。但是随着隧道建设的推进,隧道建设的地质条件越来越恶劣。例如:高寒地区的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大,隧道长度较长,一般规模较大,并且存在大量导通上部水体和冰湖的导水断层,施工过程中通过排水处理无法将水排完,如果强行继续施工的话,隧道会出现漏水的情况,而且如果遇到导水断层的揭露,极有可能发生导水断层涌泥突水、甚至出现淹没隧道的大量级工程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治理导水断层的隧道施工技术方案,既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又能够快速的通过导水断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方法,为治理导水断层的隧道施工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隧道施工方法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主隧道施工时,探测前方的地质情况;
2)探测到有水后,在主隧道周边开发第一小导管隧道,通过第一排水口进行排水操作;
3)排水过程中,判断水压的大小,若排水设定时间后,水压下降到设定阈值,则继续排水,待水压满足施工要求后,进入步骤5);若排水设定时间后,水压未下降到设定阈值,则遇到导水断层,进入步骤4);
4)在第一小导管隧道的上方开发第二小导管隧道,通过第二排水口进行排水操作;然后通过第二排水口进行注浆,将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之间的导水断层进行封堵;
5)进行注浆,加固围岩;
6)围岩加固后,TBM低速通过。
本发明的隧道施工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第一排水口的排水情况确定是否遇到导水断层,如果排水设定时间后,水压下降到设定阈值,则说明并没有遇到有水源的导水断层,通过继续排水,可以将水排完,待水压满足施工条件时,注浆加固围岩,使得TBM安全通过;如果排水设定时间后,水压并没有下降到设定阈值,则说明遇到导水断层,通过第二排水口实施注浆操作,对导水断层进行封堵操作,封堵完成后,注浆加固围岩,使得TBM安全通过。本发明为遇到导水断层的隧道施工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案,保证在地质恶劣的环境下可以安全的进行隧道施工。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明确的确定封堵结束的时间,通过第二排水口进行注浆作业时,第一排水口持续进行排水处理。
进一步的,为了加快排水速度,所述步骤1)中,通过超前探测设备探测前方的地质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6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