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O/MEO双层卫星通信网络中的路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6514.3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5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燕锋;张路;章跃跃;夏玮玮;谢晔;石云墀;沈连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W4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o meo 双层 卫星通信 网络 中的 路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O/MEO双层卫星通信网络中的路由方法,双层卫星网络中有多个分簇,每个分簇有一颗MEO卫星和多颗LEO卫星,LEO卫星负责收集链路时延和拥塞信息,MEO卫星以时延和拥塞因子作为权重,使用最短路算法,计算路由表。此外,通过双层卫星的层间链路代价、MEO卫星间链路代价和LEO卫星间链路代价确定LEO层路由跳数门限,根据仅通过LEO层进行数据转发需要的路由跳数与LEO层路由跳数门限关系,决定通过MEO卫星进行数据包转发或通过查询路由表在LEO卫星进行数据包转发。上述双层卫星通信网络方法,针对远距离通信中路由跳数过多问题,通过MEO卫星进行转发,可有效减小路由跳数,降低路由开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网络中的路由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分簇的LEO/MEO双层卫星通信网络中的路由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项目的发布,对卫星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卫星可以根据轨道高度分为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中轨(Medium EarthOrbit,MEO)卫星和静止轨道(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卫星,不同层的卫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低轨卫星所处轨道高度低,传输时延小,但要想实现全球覆盖,需要几十甚至上百颗卫星,静止轨道卫星与地面相对静止,仅需要三颗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覆盖,但轨道高度高,传输时延大,而多层卫星通信网络(Multi-layer satellitecommunicationnetwork)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轨道卫星优势,与单层卫星网络相比拥有更好的性能,而如何高效的利用不同轨道卫星,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
多层卫星通信网络可以为三层网络也可以是双层网络,双层网络结构一般为LEO/MEO和LEO/GEO组网,其中LEO/MEO/GEO卫星网络可实现较好的网络覆盖,但是卫星网络结构复杂,卫星链路种类多且GEO层链路时延大且链路不稳定,同时实现成本较高。LEO/MEO双层卫星通信网络可以充分发挥LEO卫星时延小和MEO卫星覆盖范围大的优势,同时LEO/MEO层间链路与LEO/GEO层间链路相比时延较小且较稳定,可以更好地为地面用户提供服务。
LEO/MEO双层网络中时延短,网络较为稳定,可以通过路由设计,利用MEO卫星覆盖范围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路由,以解决LEO单层网络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挥LEO卫星的低时延特性。但是多层卫星网络中,存在网络拓扑变化快速、流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给路由设计带来了挑战。
目前的LEO/MEO多层卫星网络中,MEO卫星主要有路由计算和数据转发两个功能。在网络拓扑管理中,主要采用卫星组和组管理的概念,其中,以MEO卫星作为管理者,利用其较强的计算能力,为LEO卫星提供路由计算服务。在基于Qos的路由方法中,当通过LEO层进行传输需要的时间超过了阈值或当前业务对时延不敏感时,则由MEO层负责传输。此外,考虑到地球用户的流量分布不均匀,流量预测和负载均衡技术也广泛应用到多层卫星网络研究中。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LEO/MEO双层卫星通信网络中的路由方法,解决LEO卫星计算能力差和难以获取全局最优路由问题,同时在考虑网络拥塞和链路故障情况下,能够动态选择合适路由。
技术方案:一种LEO/MEO双层卫星通信网络中的路由方法,一颗MEO卫星负责为同一分簇内的LEO卫星提供数据转发和路由计算服务,根据源卫星与目的卫星的逻辑地址关系,计算通过LEO层进行路由需要的路由跳数后,与LEO层路由跳数门限值比较,决定是否通过MEO卫星进行路由转发;并实时检测网络中的拥塞情况与链路时延,通过MEO卫星节点以时延因子和拥塞因子作为权重,使用Dijkstra最短路算法,计算得到最优路由。
进一步的,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未经东南大学;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