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遥控的智能跟随载重车控制系统及载重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4954.5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9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和洲;谢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400021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遥控 智能 跟随 载重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遥控的智能跟随载重车控制系统,涉及智能跟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方案为:包括载重车和目标手持装置;载重车包括载重栏、载重车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载重车控制器,载重车控制器与载重车电源模块电连接,载重车控制器与电机驱动模块信号连接;目标手持装置包括信号发射模块、目标手持装置电源模块和目标手持装置控制器;目标手持装置控制器与目标手持装置电源模块信号连接,目标手持装置控制器与信号发射模块信号连接,信号发射模块与载重车控制器无线信号连接,具有能够携带某些所需物品,自动跟随目标行走的功能,它具有不知疲倦的工作特点,在减轻劳动强度、降低费用、提高跟随效果等方面将是一个重大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跟随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遥控的智能跟随载重车控制系统及载重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移动机器人己被广泛的应用于航天、军事、核工业及人们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它们不但可以代替人完成某些危险性的工作,而且还可以完成人类由于某些原因限制无法到达的一些区域工作,其研究意义重大。
1.国外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外在对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早,它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在1966年到1972年期间,由斯坦福研究院(SKI)的Nils Nilssen和Charles Rosen等人,研制出名为Shakey的自主移动机器人。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机器人技术取得了现实性的突破,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最大的突破就属在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内对机器人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997年由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研制的“火星探路者”携带着火星车“索杰纳”登陆火星,开启火星探测的先河。
进入21世纪后,同样是由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喷气实验室研制的孪生兄弟“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分别于2003年1月和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被送入太空。“勇气”号和“机遇”号能够在火星上按照预定的路线完成自主行驶,对发现的有价值的探测目标进行检测。
2.国内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比较晚,从“七五”开始国内才正式开始对移动机器人技术进行研究。在1994年清华大学研制出了性能比较全面的智能移动式机器人,它主要涉及了基于地图全局路径规划技术的研究、传感器信息局部路径规划技术的研究、路径规划仿真技术的研究、传感及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设计及实现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在最近几年内,移动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研究得到了在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及各大高校的重视,并且在一些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理论成就和实践应用。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上海交通大学制造的高性能自主移动机器人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己和世界领先水平相接近,同时该项研究曾获得了国家863高技术计划专顶支持。在国内外机器人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代表中国大学首次参加RoboCup比赛。
目前代表国内移动机器人技术发展最高水平的“中华牌”月球车己经制造完毕,它在2013年由“嫦娥三号”送上月球,使其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实施无人登月探测计划,主要对月球表面及内部情况进行探测。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随行人员帮助运送装备(如高尔夫球场的推车球童等)的现象,人工跟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费用高等缺点,开发一个能够自动跟随人行走的跟随载重车势在必行。现如今也有像能够完成自主巡线功能的移动载重车类产品,但是它们在载重车的负载与跟随方面考虑甚少。因此大多只是被发展成为一些高级的智能玩具,并没有把它们所拥有的强大功能和技术应用于一些更广阔的领域中。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49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