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音频信号控制的低功耗智能打靶识别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4564.8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友;郝传斌;黑振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J5/10 | 分类号: | F41J5/10;H04N5/23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祖之强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音频 信号 控制 功耗 智能 打靶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音频信号控制的低功耗智能打靶识别方法及系统,获取枪声信号;根据获取的枪声信号,在每次射击后向拍摄装置发送一次图像采集指令,获取每次射击的后的图像数据;根据射击完成后获取的所有图像数据,进行打靶结果的判断;本公开利用音频检测模块采集枪声信号,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在打靶人员每次射击后采集一次图像,避免了实时图像采集造成的数据冗余,减轻了上位机处理靶面图像的工作量,降低了系统功耗,使设备能长时间工作;通过引入概率论中正态分布函数,结合打靶人员以前的打靶成绩来判断打靶结果是弹孔重叠还是脱靶,不在靶位单元上添加任何传感器,无需特制靶位单元,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射击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音频信号控制的低功耗智能打靶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射击打靶无论作为战士的日常训练,还是作为面向大众的体育竞技,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随着技术的发展,打靶系统不断升级。传统射击训练中的打靶人员身份确认、报靶、成绩统计环节大多由人工复核完成。在每次射击训练开始时,需要工作人员先依次核实打靶人员的身份信息,核实无误后打靶人员开始进行打靶训练,然后再由专业的报靶人员近距离观察靶面,或利用望远镜等设备远程判断靶面弹孔情况,统计并记录打靶成绩。近年来,现有的技术虽然已经实现了自动报靶功能,但是无法区分弹孔重叠(即两发弹丸击中同一弹孔)和脱靶的情况,并且存在需要人工核实打靶人员身份和统计打靶成绩的问题。
目前实现自动报靶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采用半导体电子靶,当子弹射击打到靶子上时可以检测出射击环数,该方法需要定期更换电子靶纸,且每张电子靶纸成本较高,不适合日常训练;另一种就是在靶体对面安装摄像头实时采集靶面图像,然后提取图像中的弹孔,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计算量大且数据冗余,增加系统的功耗,降低装备使用寿命,且不能识别弹孔重叠或是脱靶的情况。
此外,打靶训练中的打靶人员身份确认、信息核实和成绩统计环节大多还由人工完成。目前统计打靶成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摄像头采集到的靶纸图像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内的图像就是实际的靶纸图像,然后由工作人员观看计算机屏幕统计成绩;另一种是计算机对采集的靶纸图像进行处理,以数字的形式输出打靶成绩,由工作人员查询此成绩对应的打靶人员姓名,然后进行对应的成绩记录。这两种方法均不能实现全自动的成绩统计,需要人工将成绩和打靶人员进行对应统计,效率低,并且可能会出现统计错误等情况。
发明人发现,现有打靶系统没有提供可以控制摄像头采集靶面图像频次的信号,因此目前已有方案中摄像头只能实时不断地采集图像,导致上位机的计算量大,系统功耗高,对设备要求高。并且现有打靶系统无法智能管理打靶人员信息和快速统计成绩,只能实现简单的报靶,同时也无法有效区分弹孔重叠和脱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音频信号控制的低功耗智能打靶识别方法及系统,利用音频检测模块采集枪声信号,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在打靶人员每次射击后采集一次图像,避免了实时图像采集造成的数据冗余,减轻了上位机处理靶面图像的工作量,降低了系统功耗,使设备能长时间工作;通过引入概率论中正态分布函数,结合打靶人员以前的打靶成绩来判断打靶结果是弹孔重叠还是脱靶,不在靶位单元上添加任何传感器,无需特制靶位单元,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音频信号控制的低功耗智能打靶识别方法。
一种基于音频信号控制的低功耗智能打靶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枪声信号;
根据获取的枪声信号,在每次射击后向拍摄装置发送一次图像采集指令,获取每次射击的后的图像数据;
根据射击完成后获取的所有图像数据,进行打靶结果的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4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