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部蚀变岩型巷道不同长度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4538.5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6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辉;李晓飞;王攀志;蒋翔;司呈斌;史吉鹏;李伟宁;张波;史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21D11/10;E21D11/14;E21F17/0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61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部蚀变岩型 巷道 不同 长度 树脂 联合 支护 方法 | ||
1.深部蚀变岩型巷道不同长度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巷道围岩的结构面状况进行岩石力学调查;
步骤二:基于岩石力学调查结果进行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级评价;
步骤三:基于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级评价结果制作RMR分级的支护图表,进行支护设计;
步骤四:运用Unwedge软件对该巷道进行潜在楔形体识别;
步骤五:采用树脂锚杆对巷道顶板和两帮分别进行支护;
步骤六:采用多根不同长度树脂锚索对多个巷道顶板进行支护;
步骤七:采用双钢筋对巷道顶板分别进行支护;
步骤八:对巷道顶板和两帮分别喷射混凝土;
步骤九:分别在巷道顶板、两帮和底板安装三处巷道围岩收敛变形连续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支护前后巷道围岩的收敛变形值,评价支护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蚀变岩型巷道不同长度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级方法包括:先运用测线法进行现场测量,获取相关参数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等参数,然后通过点荷载试验仪获取岩块强度;得出的五个参数带入到岩体地质力学RMR分级计算中得出RMR得分,对照得分表,判定岩石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蚀变岩型巷道不同长度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分类时,按各种指标的数值按表的标准评分,求和得总分RMR值,然后按表的规定对总分作适当的修正;最后用修正的总分对照表求得所研究岩体的类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蚀变岩型巷道不同长度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采用4-5m的长树脂锚索进行支护,相邻锚索之间的支护间距为1m/根,排距为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蚀变岩型巷道不同长度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所述双钢筋采用两根直径8一14mm的圆钢或螺纹钢焊接而成;相邻双钢筋的间距为6-8cm,长度为1.4m,双钢筋的端部设有托盘,所述托盘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150×150×8mm,所述双钢筋的长度可完全覆盖整个巷道拱形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部蚀变岩型巷道不同长度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还包括:使用时用一排锚杆按预定的间距将双钢筋沿巷道拱形轮廓安装,使双钢筋各个部位紧贴巷道壁面,以达到快速形成整体支护圈的目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蚀变岩型巷道不同长度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喷射混凝土厚度为5-10cm,初喷厚度为3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部蚀变岩型巷道不同长度树脂锚索联合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九中监测周期为一个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未经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45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