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型标准毕托管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4536.6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薛晓垒;王小华;陈敏;陈宝康;俞胜捷;梅振锋;彭小敏;刘瑞鹏;赵鹏;丁奕文;朱晋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6 | 分类号: | G01F1/36;G01F1/4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515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 托管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型标准毕托管测试装置,其可根据需求主动变形为L型或一字型,从而完成对于细长孔座的风道测试。其包括测试枪杆、测试枪头,所述测试枪杆的朝向测试枪头的位置的一侧下端设置有枢接点,所述枢接点的转动输出端固装有扇形蜗齿,所述扇形蜗齿通过连接件固接连接所述测试枪头的本体部分,所述测试枪杆的内腔内布置有传压管的后端部分,所述传压管的前端包括柔性折弯部分、深入测试枪头的固定部分,所述测试枪杆的内腔内还包括有轴向直线布置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末端后凸于所述测试枪杆、并固装有调节旋钮,所述传动轴的前端固装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扇形蜗齿的对应蜗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量测量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L型标准毕托管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测试介质的流速。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目前毕托管是一种应用最广的流速测量装置。按照结构型式分,毕托管主要分为L型(标准型)和S型两种。S型毕托管则在烟道含尘系统的流速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取压孔枪头结构的原因,容易在取压口附近形成旋涡,对测量造成影响。L型毕托管是目前最为完善、最为稳定的一种毕托管,其修正校准系数一般为0.99~1.01,且在较大的马赫数和雷诺数范围内均能保持定值,在含尘量较小的风道测量风量时,一般优先选用L型标准毕托管。但在风量测试过程中,常常会因为风道测孔管座细长,L型标准毕托管无法插入,从而无法使用L型标准毕托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型标准毕托管测试装置,其可根据需求主动变形为L型或一字型,从而完成对于细长孔座的风道测试。
一种L型标准毕托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测试枪杆、测试枪头,所述测试枪杆的朝向测试枪头的位置的一侧下端设置有枢接点,所述枢接点的转动输出端固装有扇形蜗齿,所述扇形蜗齿通过连接件固接连接所述测试枪头的本体部分,所述测试枪杆的内腔内布置有传压管的后端部分,所述传压管的前端包括柔性折弯部分、深入测试枪头的固定部分,所述测试枪杆的内腔内还包括有轴向直线布置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末端后凸于所述测试枪杆、并固装有调节旋钮,所述传动轴的前端固装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扇形蜗齿的对应蜗齿,所述扇形蜗齿的蜗齿的蜗齿面域的扇形两末端分别设置有扇形蜗齿上限位凸起、扇形蜗齿下限位凸起,所述蜗杆的前蜗齿啮合卡住扇形蜗齿下限位凸起时、所述测试枪头的后端壳体紧贴所述测试枪杆的前端壳体、形成一字型,所述蜗杆的后端蜗齿啮合卡住扇形蜗齿上限位凸起时、所述测试枪头的后端上部壳体脱离所述测试枪杆的前端壳体、形成L型。
其更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枪杆的内腔对应于所述传动轴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隔板,所述传动轴贯穿对应固定隔板的导向贯穿孔布置,所述固定隔板将传动轴轴向限位布置、且使得传动轴可转动;
所述测试枪杆的前端壳体形成有扇形蜗齿的活动避让腔,确保一字型状态下的扇形蜗齿的合理布置;
所述传压管的后端部分对应于所述测试枪杆的侧部设置有侧凸的多功能连接手柄,所述多功能连接手柄用于外接外部管路;
所述传动轴的材质为不锈钢,作用是把调节旋钮的力传动给蜗杆;
所述蜗杆的材质为不锈钢,其与扇形蜗齿相互咬合,作用是把传动轴传递过来的力利用蜗杆的蜗齿将力放大传导给扇形蜗齿,同时,这种力传导方向不可逆向传导,会使蜗杆处于稳定状态,使L型标准毕托管不会变为其它形状;
所述扇形蜗齿的材质为不锈钢304,其以枢接点为圆心固定,作用是将蜗杆传递过来的力以枢接点为圆心带动测试枪头转动;
所述扇形蜗齿上限位凸起位于所述扇形蜗齿上部,枪头插进风道后不可见通过这个上限位凸起能保证测试枪头与测试枪杆的前部延长部分呈L型状态;
所述扇形蜗齿下限位凸起位于所述扇形蜗齿下部,测试结束后由于枪头插进风道无法可视,通过这个下限位凸起能保证测试枪头与测试枪杆呈一字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4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