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浓度甲醛废气回收处置装置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4397.7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3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安东;陈传斌;白永刚;涂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18;B01D53/24;B01D45/12;C07C45/78;C07C4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甲醛 废气 回收 处置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浓度甲醛废气回收处置装置及工艺,包含以下步骤:含甲醛的高温废气经过除尘后,采用两级洗涤法浓缩甲醛吸收所产生的甲醛水溶液,浓缩塔采用动力波洗涤方式,通过适当液气比和液体循环浓缩,产生30%以上的甲醛水溶液;然后再利用洗涤塔对废气中的甲醛及残留杂质作进一步去除,最终经过高效除雾后排放至大气。本发明工艺设备简单、操作便捷,节省投资和占地,能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实现甲醛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甲醛回收率可达90%以上,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醛废气控制技术,具体为一种低浓度甲醛废气回收处置装置及工艺。
技术背景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挥发性有机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石化、包装印刷、农药、医药、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会排放甲醛废气,不仅危害车间工人以及厂区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资源损失。传统的洗涤和生物法处理低浓度甲醛废气,存在效率低,易产生二次污染,不仅造成排放不达标,还需要额外配套甲醛废水处理设施,因此亟需开发高效、经济的甲醛废气资源化回收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低浓度甲醛废气的回收处置工艺,该工艺能够将低浓度甲醛废气回收至高浓度的甲醛水溶液,甲醛回收率可达90%以上,工艺简单,操作便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浓度甲醛废气回收处置装置,包含浓缩塔(13)和洗涤塔(14),浓缩塔(13)后连接洗涤塔(14),两个塔由中间烟道(12)连接;浓缩塔(13)包括进气烟道(1)、水喷淋装置(10)、循环喷淋装置(2)、底部浓缩槽(3)、浓缩泵(4);进气烟道(1)竖直插入底部浓缩槽(3)的液面上方,水喷淋装置(10)在浓缩塔(13)顶部,循环喷淋装置(2)位于浓缩塔(13)中部,浓缩泵(4)进出口分别连接底部浓缩槽(3)和循环喷淋装置(2);洗涤塔(14)包括循环洗涤槽(5)、旋流强化装置(6)、循环喷淋装置(7)、旋流除雾器(8)、循环洗涤泵(11)和出口烟道(9);出口烟道(9)下端口连接旋流强化装置(6),循环洗涤槽(5)位于旋流强化装置(6)下方,循环喷淋装置(7)设置于出口烟道(9)内的中部,旋流除雾器(8)位于循环喷淋装置(7)上方,循环洗涤泵(11)进出口分别连接循环洗涤槽(5)和循环喷淋装置(7)。浓缩塔(13)采用动力波方式进行喷淋洗涤,其循环喷淋装置(2)的喷嘴竖直向上,洗涤液自下向上逆向喷入废气,与废气对流高速碰撞,形成泡沫区。
优选的:所述的水喷淋装置(10)的水源来自工艺水,用于废气紧急降温和浓缩塔的补水。中间烟道(12)连接底部浓缩槽(3)和循环洗涤槽(5)。循环洗涤泵(11)输出管路分支连接至浓缩塔(13)。浓缩泵(4)输出管路分支连接至甲醛溶液储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低浓度甲醛废气回收处置工艺,包含以下步骤:含甲醛的高温废气经过除尘后通过进气烟道(1)进入浓缩塔(13),经过水喷淋装置(10)降温,然后经由循环喷淋装置(2)吸收得到浓缩甲醛水溶液储存在底部浓缩槽(3),再通过浓缩泵(4)循环至循环喷淋装置(2)循环使用,或者去甲醛溶液储罐;浓缩塔(13)利用废气的热量蒸发水溶液,通过适当液气比和液体循环浓缩,产生30%以上的甲醛水溶液;然后废气经过中间烟道(12)进入洗涤塔(14),由下而上经过旋流强化装置(6)及循环喷淋装置(7)后对废气中的甲醛及残留杂质作进一步去除,最终经过旋流除雾器(8)高效除雾后排放至大气。
优选的:
当浓缩塔(13)中的甲醛溶液浓度达到35-40%时,通过浓缩泵(4)输送至甲醛溶液储罐,作为粗产品外售。
所述的进气烟道(1)的气体流速为10-20m/s。
所述的含甲醛的高温废气经过浓缩塔(13)后,废气温度降至40-50℃;所述的浓缩塔(13)循环喷淋的液气比取2-4 L/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43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