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气泡浮选柱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2879.9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4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许恩乐;苗真勇;江晓凤;万克记;贺琼琼;刘旭;徐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14 | 分类号: | B03D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沉积物 塑料 气泡 浮选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分离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气泡浮选柱系统,包括给料泵(1)、调浆罐(2)和浮选柱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泵(1)设置于调浆罐(2)的一侧,所述调浆罐(2)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蠕动计量泵Ⅰ(3),所述调浆罐(2)的出口设置有进料泵(4),所述浮选柱本体(6)设置于调浆罐(2)的另一侧,所述浮选柱本体(6)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口Ⅰ(5),所述进料泵(4)的出口与浮选柱本体(6)的接口Ⅰ(5)固定连接,所述浮选柱本体(6)另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接口Ⅱ(8),所述接口Ⅱ(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引气射流气泡发生器(9),所述浮选柱本体(6)另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口Ⅲ(12),所述接口Ⅲ(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11),所述循环泵(11)的出口与引气射流气泡发生器(9)的进口固定连接,所述浮选柱本体(6)的另一侧设置有蠕动计量泵Ⅱ(10),所述蠕动计量泵Ⅱ(10)的出口与循环泵(11)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浮选柱本体(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口Ⅳ(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气泡浮选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选柱本体(6)的顶端设置有收集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气泡浮选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Ⅱ(8)与浮选柱本体(6)为切向连接,所述切向角度为5-90°,所述接口Ⅱ(8)的数量不少于1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气泡浮选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泵(1)的入口通过导管连接有沉积物储存装置本体,所述蠕动计量泵Ⅰ(3)的入口通过导管连接有捕收剂存放装置本体,所述捕收剂存放装置本体的内部放置有捕收剂,所述蠕动计量泵Ⅱ(10)的一侧设置有起泡剂储存装置本体,所述起泡剂储存装置本体的内部放置有起泡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气泡浮选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浆罐(2)的类型为机械搅拌式、气体混合式和射流混合式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离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气泡浮选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收剂的类型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离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气泡浮选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剂的类型为醚类、醇类和醚醇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分离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气泡浮选柱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给料泵(1)将沉积物储存装置本体内部的沉积物泵入调浆罐(2)的内部,同时通过蠕动计量泵Ⅰ(3)将捕收剂存放装置本体中的捕收剂泵入调浆罐(2)中,捕收剂与沉积物在调浆罐(2)中充分混合,使捕收剂能选择性吸附在沉积物中微塑料的表面,从而改变微塑料的疏水性;
步骤二:使调浆罐(2)中沉积物通过进料泵(4)经接口Ⅰ(5)进入浮选柱本体(6)的内部,循环泵(11)将浮选柱本体(6)中心部的沉积物泵入引气射流气泡发生器(9),蠕动计量泵Ⅱ(10)将起泡剂储存装置本体中的起泡剂泵入循环泵(11)出口的沉积物中,引气射流气泡发生器(9)依靠射流产生的负压,将气体卷吸至引气射流气泡发生器(9)的内部,在强湍流和气泡剂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的气泡;
步骤三:在引气射流气泡发生器(9)及后面管路内,沉积物中微塑料与气泡充分矿化形成气固联合体,矿化后的气液固三相流体从接口Ⅱ(8)的沿切线方向进入浮选柱本体(6)中形成旋流场,密度较大的沉积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接口Ⅳ(13)排出,大量的气泡在离心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中心处汇集,并在浮选柱本体(6)的断面上分散,上升的气泡与连续进料的沉积物发生逆向运行与碰撞,形成持续的矿化过程,最终气泡携带微塑料进入收集器(7),从而完成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28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