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制件翻转结构及翻转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2739.1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2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卢智威;邰伟彬;曲科宇;孟炬;王智超;丛培林;贾文彬;陈文强;赵超;余霆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14 | 分类号: | B21D43/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张岩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冲压 模具 制件 翻转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制件翻转结构及翻转方法,装置由模座、气缸、符型块、传感器、转轴及固定座构成。翻转方法包括前一序制件放入模具中,外板侧为初始状态;外板侧制件放置于符型块上;传感器检测外板制件到位;内板外板侧工序正常工作,外板侧气缸发生动作,气缸动作,工序动作结束;已实现制件转角,机械手正常抓取内外板制件,制件入器具存放;机械手抓取制件离开模具后,气缸发生动作,整体组件恢复初始状态;前一序制件继续放入模具中,实现整体1组循环。本发明翻转结构及翻转方法能够保证模具双槽生产,降低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不受限于压机数量及机械手功能,即可实现单独制件的翻转,保证制件的尺寸及面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制件翻转结构及翻转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零件设计过程中,类似行李箱、翼子板等制件,造型及工序较为复杂。在满足冲压角度的情况下,制件成型后,制件支撑点与水平面高度不一致,导致自动化机械手放件过程产生制件自由落体动作,制件较高且薄弱处,在落体后,磕碰变形,影响后工序装车尺寸及面品。
在现有模具制造、冲压技术中,为实现降本增效,模具设计一般采用双槽设计,既降低模具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一模双槽工艺是指两种制件(如行李箱内板制件及外板制件)在同一模具生产的冲压工艺,该方法降低了模具的采购成本,由2串模具降低为1串;该方法提升了冲压件有效冲程,同等时间情况下由出1件提升到出2件,生产效率提升1倍,在目前市场大环境下,占据极大优势。
当双槽模具生产时,例如行李箱内板及外板制件,由于两个品种制件冲压角度不同,当最后运输至皮带机上时,即出现制件下落翻转不一致情况,当制件自由落体较高且制件局部薄弱,制件即产生较大变形,影响尺寸及面品。
针对以上情况,自动化生产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案来解决:方案一,制件自由下落,忽略制件自由下落产生的影响。此方案是目前传统主要方式,制件稳定性极差。方案二,增加空工位翻转制件机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冲压线旋转空工位装置,包括支架底座;固定支架,其固定在支架底座上,固定支架用于放置待后道工序加工的第一制件;旋转支架,其固定在支架底座上,旋转支架用于放置待后道工序加工的第二制件;驱动装置,其固定在支架底座上,并用于驱使旋转支架旋转,以使旋转支架在第一放置姿态和第二放置姿态之间切换。该方案新增加一套空工位支架,通过气动元件实现单独制件的翻转,保证制件翻转角度。虽然,可以实现制件的旋转,但是相当于增加一序机构,无形中增加支架成本;在生产线压机数量不足的情况下,生产线压机及机械手仅仅能实现制件的生产,无法增加空工位支架,应用受限。方案三,通过分体式机械手实现单个制件的旋转,机械手投资较大,新增机器人成本较高,应用受限。
综上,当今汽车造型趋于锐化,复杂化的前提下,车体板件工艺越发复杂,一模两件冲压角度的设计更加复杂,为兼顾成本及质量,两种制件冲压角度选取必然存在差异。当制件与线尾皮带机成较大角度时,制件自由落体变形,增加空工位调整制件角度会增加设备资源,通过机器人单独分件,又增加机器人成本。现有装置主要是实现模具本体外的制件转角,都增加了成本(增加一序,或增加空工位,或增加抓件转角机器人等),增加了设备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制件翻转结构,还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制件翻转方法,以解决双槽模具生产时,制件由于自由下落产生的变形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制件翻转结构,由下模座、两个气缸1、符型块2、两个传感器3、转轴4以及两个固定座5构成;
所述两个气缸1固定在下模座上;
所述符型块2前端通过与两个气缸1相连接,符型块2后端通过与转轴4 相连接;
所述两个传感器3与符型块2相连接;
所述转轴4直接插入固定座5上端的套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2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