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夹柔性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2639.9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8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常国强;寇彦飞;张永康;常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13/26 | 分类号: | B66B13/26;B66B13/30;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任坤 |
地址: | 71010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梯 柔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夹柔性门;侧门框、上门框、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由电机驱动开启或闭合,所述活动门在侧门框内滑动进出;所述活动门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活动门远离侧门框的一侧设有柔性块,所述柔性块与活动门间隙滑动设置;所述柔性块处在活动门内部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侧与活动门内壁连接;通过在活动门对侧面设置柔性块,当柔性块压动第一弹簧,从而带动连接杆向固定板靠近,开关触点接触,活动门控制电机控制活动门反向对开,达到防夹的目的,通过设置、柔性块和弹性机构,减小活动门对夹持物的压力,防止对人员造成伤害,提升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夹柔性门。
背景技术
城市的迅速发展及人们便利生活的需求,生活在高楼小区林立的城市人们,电梯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出入运载设备。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电梯的使用数量达到600万台。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结构复杂、使用率高的机电设备,电梯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其中电梯层门与轿门作为乘坐人员的进出通道,如果人的手或者身躯被夹住时电梯无法做出有效的制止动作,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的电梯防夹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结构:平面光幕式防夹、触板式防夹、平面光幕式防夹+触板式防夹,但是现有的平面光幕式防夹+触板式防夹式系统,当夹持物未触及光幕式防夹装置,而使电梯门夹持物体,并不会触发光幕式防夹装置进行开启电梯门,红外光幕虽然提高了检测精度,当时当小尺寸物体或者障碍物高度超小于间隙时就不能被检测到,存在检测盲区;触板式在夹持物接触之前障碍物不能被检测到,不能进行预判,当夹持物硬度较小,不能产生足够的反向作用力就不能被检测到,难免会发生夹人夹物的现象发生,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夹柔性门,通过在活动门对侧面设置柔性块,当柔性块压动第一弹簧,从而带动连接杆向固定板靠近,开关触点接触,活动门控制电机控制活动门反向对开,达到防夹的目的,通过设置、柔性块和弹性机构,减小活动门对夹持物的压力,防止对人员造成伤害,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同时设置弹性机构将缓冲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化,减小对上门框的振动,防止电梯损坏,且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通过对摄像头摄取的图像和视频进行技术分析和特征提取,利用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增加对电梯内物体检测的准确性,减小盲区,在电梯夹持前进行预判,有效防止电梯夹伤。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梯的防夹柔性门;包括侧门框、上门框、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由电机驱动开启或闭合,所述活动门在侧门框内滑动进出;所述活动门内部呈中空结构,所述活动门远离侧门框的一侧设有柔性块,所述柔性块与活动门间隙滑动设置;所述柔性块处在活动门内部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侧与活动门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方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柔性块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门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将第一弹簧从中心处分开;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上门框的内部;所述上门框内部呈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匹配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U型块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上门框的内侧壁连接;所述U型块的另一端连接有弹性机构,通过弹性机构与上门框的内侧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第一和盒体和第二盒体之间相互连接,且呈“T”型结构,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内部均呈中空结构。
优选的,第一盒体的内部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第一盒体内壁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圆环,所述第一盒体与第二盒体通过圆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内套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贯穿圆环,且与圆环构成间隙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一端与U型块连接,滑动杆且与第一盒体构成间隙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盒体内部,滑动杆另一端连接有套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未经陕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26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