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残差聚类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2570.X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尹项根;乔健;王义凯;徐雯;谭力铭;陈卫;张哲;文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夏倩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残差聚类 配电网 行波 故障 定位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残差聚类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提取故障初始行波到达时间;
S2.故障区段定位;步骤S2具体包括:
01.以波速、故障距离作为决策变量,以各个区段的残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对配电网中的每个区段构建优化模型;优化模型构建公式为:
其中,表示任意区段BiBj的最小残差平方和,n为行波检测器数量;C(n,2)为任选两个行波检测器的组合数量,Rxy表示残差,和分别为节点Bj距离行波检测器Dx和Dy的距离;Tx和Ty分别为行波检测器Dx和Dy测量的故障初始行波到达时间,v表示波速;l表示故障距离,dxy是与检测器位置有关的0-1系数,Su为节点Bi直接连接的上游部分包含的行波检测器集合,Sd为与节点Bj直接连接的下游部分包含的行波检测器集合,vc为光速;为区段BiBj的长度;
02.将配电网所有区段中最小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区段判定为故障区段,对应公式为:
其中,fMN(v,l)为所有区段中最小残差平方和的最小值;MN为故障区段;最优解[v,l]分别表示波速和故障距离的初始解;为区段D1B1的最小残差平方和;
S3.对故障区段的所有残差执行DBSCAN聚类;其中,故障区段的残差定义为:Rxy表示残差,和分别为节点Bj距离行波检测器Dx和Dy的距离;Tx和Ty分别为行波检测器Dx和Dy测量的故障初始行波到达时间,v表示波速;l表示故障距离,dxy是与检测器位置有关的0-1系数;
S4.选择聚类结果中均值最小的簇,利用该簇中的数据计算得到行波波速和故障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残差聚类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DBSCAN聚类过程中的个数阈值MinPts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向下取整运算符;n为行波检测器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残差聚类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器数量小于10时,MinPts取值为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残差聚类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DBSCAN聚类过程中的邻域距离阈值Eps计算公式为:
Eps=max(disMinPts)-0.9[max(disMinPts)-min(disMinPts)]
其中,disMinPts表示样本Rq与距离样本Rq最近的第MinPts个样本之间的距离,样本Rq表示故障区段的残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残差聚类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为,
利用聚类结果中均值最小的簇构建故障区段优化模型:
计算该模型的最优解,得到行波波速和故障距离的修正解[v′,l′];
其中,H为均值最小的簇存在的样本个数,SH为聚类结果中均值最小的簇,LMN为区段MN的长度。
6.一种基于残差聚类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残差聚类的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25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