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节能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2417.7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付真强;郑兆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一吉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5/10;H02K9/193;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猎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8 | 代理人: | 李淑敏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效果 节能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节能电机,属于节能电机技术领域,包括节能电机主体,包括节能电机主体,所述节能电机主体的侧端面上可拆卸安装有散热泄压组件,并且节能电机主体远离散热泄压组件一端对应散热泄压组件的位置处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壁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驱动组件、过滤组件、散热泄压组件以及空气净化组件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可对节能电机主体起到较为优异的散热效果,且与以往的散热扇叶相比,所产生的噪音更低,还可避免灰尘进入到节能电机主体的内部,进一步提高节能电机主体自防护性能,还能够在提高空气散热性能的基础上,避免空气中所携带的湿气造成节能电机主体内部构件的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节能电机。
背景技术
高效节能电机采用新型电机设计、新工艺及新材料,通过降低电磁能、热能和机械能的损耗,提高输出效率,与标准电机相比,使用高效电机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通常情况下效率可平均提高4%。
节能电机的散热性能尤为重要,决定了节能电机性能是否稳定高效,传统的节能电机的散热机构多为扇热风扇,散热风扇的设置需要在节能电机的表面设置空气进入以及排出口,不仅降低了节能电机自身的自保护性能,同时,还容易将空气中所携带的灰尘引入到节能电机机身的内部,且风扇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易与周边的空气形成共振,产生噪音,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节能电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节能电机的散热机构多为扇热风扇,散热风扇的设置需要在节能电机的表面设置空气进入以及排出口,不仅降低了节能电机自身的自保护性能,同时,还容易将空气中所携带的灰尘引入到节能电机机身的内部,且风扇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易与周边的空气形成共振,产生噪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节能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节能电机,包括节能电机主体,节能电机主体的一侧端面上可拆卸安装有散热泄压组件,节能电机主体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后盖,后盖壁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节能电机主体壁体内部对应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与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连通,节能电机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机轴,机轴的上套设有密封轴承,密封轴承卡接在节能电机主体的侧端面上,机轴靠近后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的表面啮合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位于后盖的内部,后盖原理节能电机主体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的表面卡接有空气净化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散热泄压组件包括连接罩,连接罩侧端面对应节能电机主体的位置处开设有散热泄压口,散热泄压口内滑动连接有密封件,密封件的表面开设有两个以上连接槽,机轴上还套设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卡接在连接罩的侧端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密封件的端部开设有滑行连接槽,滑行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滑行连接座,滑行连接座远离密封件的一面与散热泄压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滑行连接座的侧端面通过第一支撑弹簧与滑行连接槽内侧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转接轴,蜗轮和蜗杆的相对面互相啮合,蜗轮固定连接在转接轴的表面,转接轴的表面套设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卡接在后盖的内侧壁上,转接轴的表面还固定连接有轮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轮盘表面偏离圆心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偏心轴,偏心轴的表面套设有轴套,轴套的外轮廓面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滑行连接架的一侧设置有连杆,驱动杆远离轴套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滑行连接架的连杆铰接,滑行连接架的连杆上套接有滑套,滑套固定于后盖的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一吉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一吉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2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