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电厂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2392.0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6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吕海涛;邱国梁;赵振锐;王正兴;朱致军;石兰;刘小康;朱天宇;黎盛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中思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谢洋 |
地址: | 341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电厂 生命周期 智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煤电厂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卸煤跟踪模块、煤场堆取煤跟踪模块、煤仓动态监视模块、燃烧运行跟踪模块、灰产品跟踪模块以及显示输出模块。本发明针对目前发电企业缺乏有效的燃料全生命周期跟踪系统,燃料管理呈现孤岛化、信息未能完全打通,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为低下的局面,创新开展燃煤电厂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系统与方法的建设。实现对电厂燃煤从进厂到燃烧的全流程管理,打通燃煤从进厂到燃烧的全流程中的所有环节,煤场存煤、煤仓储煤、磨煤机概况、掺烧概况等信息一目了然,能对堆煤、存煤、配煤、取煤、燃烧、购煤等做出全自动的决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电厂燃料全过程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煤电厂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能源的战略地位和我国资源赋存的特点,决定了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必须以煤为主。长期以来,燃煤火力发电占据我国电力供应主导地位,火力发电企业80%以上的生产成本为燃料成本,大气污染物约90%SO2、67%NOx和70%颗粒物排放源于煤燃烧。进入“新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重大国策之一,这其中,燃料的智能优化管控是“新时代”环境下火力发电企业经济、环保运行的关键环节,也是火力发电行业节能减排的重大新需求。
实现燃料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优化管控十分困难:理论层面,我国火电企业煤源复杂,入炉煤质波动较大导致燃料炉内燃烧状态难以实现精确控制;技术装备层面,目前火电企业燃料存储、计量、输送环节的装备智能化程度不高,实现燃料在入炉前的精细化管控十分困难;系统层面,亟缺乏从燃料到场-入炉-燃烧-排放的燃料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优化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燃煤电厂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煤电厂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卸煤跟踪模块、煤场堆取煤跟踪模块、煤仓动态监视模块、燃烧运行跟踪模块和灰产品跟踪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卸煤系统的卸煤信息传输至卸煤跟踪模块;采集煤场堆取煤信息传输至煤场堆取煤跟踪模块;采集配煤掺烧系统的上煤煤种和给煤机给煤量信息,并传输至煤仓动态监视模块;采集入炉煤信息传输至入炉煤监视模块;采SIS系统机组的燃煤燃烧运行信息和烟气排放信息,并传输至燃烧运行跟踪模块;采集灰库管理系统的灰产品信息传输至灰产品跟踪模块;
所述卸煤跟踪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卸煤信息,实时跟踪煤场的卸煤批次和卸煤重量;
所述煤场堆取煤跟踪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煤场堆取煤信息,实时跟踪燃煤电厂煤场燃煤堆取情况;其中,燃煤电厂煤场燃煤堆取情况包括堆煤位置,堆煤批次、堆煤重量、取煤位置、取煤批次和取煤煤质;
所述煤仓动态监视模块,用于接收配煤掺烧系统的上煤煤种和给煤机给煤量信息,获得煤仓动态信息;
所述入炉煤监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入炉煤信息,实时跟踪锅炉各燃烧器燃烧煤质、煤量信息;
所述燃烧运行跟踪模块,用于实时跟踪所述燃煤燃烧运行信息和烟气排放信息;
所述灰产品跟踪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灰产品信息,实时跟踪燃煤电厂出灰产量和出灰品质。
优选的,该系统还包括显示输出模块,用于显示输出燃煤全生命周期跟踪过程数据,其中,所述燃煤全生命周期跟踪过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卸煤信息、煤场堆取煤信息、煤仓动态信息,锅炉各燃烧器燃烧煤质、煤量信息,燃煤燃烧运行信息,烟气排放信息以及灰产品信息。
优选的,所述卸煤信息的卸煤类型包括火车煤、汽车煤和船运煤;
对于火车煤,卸煤信息包括翻车机度量衡、车号、合同批次以及合同煤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中思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华中思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2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