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雾控制器煤气管道防堵塞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2098.X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3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蒋耀煌;徐欢;杨涛;杨志军;余勇辉;李景民;李林洁;李士军;陈军海;刘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46/30;B01D46/44;B01D46/00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123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煤气管道 堵塞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酸雾控制器管道防堵塞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杂机构和酸雾控制器,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通过主管道依次连通的冷却器和过滤器,所述除杂机构的主管道的一端与煤气增压机连通,所述除杂机构的主管道的另一端与酸雾控制器的煤气管道连通,所述冷却器设置在煤气增压机的出口前方,所述过滤器设置在冷却器前方,在酸雾控制器与过滤器之间的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蓄液罐。本发明除去煤气中的水分和焦油等杂质,使得通入煤气管道的气体清洁干燥,确保煤气在酸雾控制器中稳定燃烧,解决了酸雾控制器经常跳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酸雾控制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酸雾控制器煤气管道防堵塞系统。
背景技术
酸雾控制器是除去过程气体的硫酸雾滴及防治酸雾排到大气的装置,其工作过程是,煤气通过煤气增压机输送到酸雾控制器内,进入酸雾控制器的煤气与硅油及空气混合充分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生成过程气体,将过程气体中的酸雾捕获收集,但煤气中含有油类、煤粉等杂质,在酸雾控制器运行过程中,容易在管道中积累,尤其容易在内径较小的煤气管道内积累,使得管道被堵塞,造成酸雾控制器的运行故障。另外,煤气中含有的水也会在管道内积累,当管道中积累较多积水,尤其是酸雾控制器内的煤气管道内积累较多积水时,会造成酸雾控制器内的煤气燃烧时断气熄火,造成酸雾控制器频繁跳停,而酸雾控制器跳停时,无法处理酸雾,酸雾会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酸雾控制器的防堵塞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雾控制器煤气管道防堵塞系统,除去煤气中的水分和焦油等杂质,使得通入煤气管道的气体清洁干燥,确保煤气在酸雾控制器中稳定燃烧,解决了酸雾控制器经常跳停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酸雾控制器管道防堵塞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除杂机构和酸雾控制器,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通过主管道依次连通的冷却器和过滤器,所述除杂机构的主管道的一端与煤气增压机连通,所述除杂机构的主管道的另一端与酸雾控制器的煤气管道连通,所述冷却器设置在煤气增压机的出口前方,所述过滤器设置在冷却器前方,在酸雾控制器与过滤器之间的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蓄液罐,从煤气增压机输出的煤气先进入冷却器,除去煤气中的大部分水汽,被冷凝的水汽从冷却器中排出,被除去大部分水汽后的煤气进入过滤器,煤气中的焦油等杂质被除去,煤气中残留的少部分水汽在过滤器中冷凝被除去,水汽在过滤器中积累并被排出,除去水汽后的煤气通过过滤器,过滤器将煤气中的焦油等杂质过滤掉,过滤后的煤气进入酸雾控制器的煤气管道内,最终燃烧处理,由于煤气在主管道中运动时与主管道的管壁接触,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在酸雾控制器与过滤器之间的主管道上设置第一蓄液罐,收集从过滤器至酸雾控制器之间的冷凝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箱体,所述过滤箱体内自下而上设有多层挡板,所述挡板设有滤网,所述过滤箱体底部设置有带阀门的进口管,过滤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带阀门的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与主管道连通,所述过滤箱体的底部还设有带阀门的排空管,经过冷却器的煤气通过进口管进入过滤箱体内,煤气在过滤箱体内的走向是自下而上的,利于煤气在过滤箱体内以最大程度被过滤,过滤后的煤气从出口管进入主管道,煤气与挡板接触时,煤气内残余的少量水蒸气在煤气触碰到挡板时冷凝为水滴,最终汇聚在过滤箱体的底部,经由排空管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下相邻挡板的滤网错开设置,即在过滤箱体内形成曲折的煤气的通道,使煤气进入过滤箱体后能在过滤箱体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最大程度被过滤,而且煤气与挡板的接触时间延长,有利于煤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包括金属网和过滤棉,所述金属网设于挡板上,所述过滤棉固定设置于金属网上,煤气的大部分焦油等杂质被过滤棉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20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锤击装置
- 下一篇:黄酮类化合物的连续流微通道合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