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通道内弧形倒角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1830.1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1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娟娟;郑东;王兴成;徐辉;徐力;郑明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铭嵌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4 | 分类号: | B29C45/44;B29C45/33;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弧形 倒角 脱模 机构 注塑 模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通道内弧形倒角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一种带通道内弧形倒角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和右模,左模和右模皆安装固定有模仁,左模与右模之间设置有侧抽芯机构,右模上安装有正抽芯机构和倒角脱模机构,正抽芯机构和倒角脱模机构于脱模时依次从工件的同一端脱出,侧抽芯机构从工件的另一端脱出,倒角脱模机构包括铰接在模仁上的铰接件,铰接件上设置有配合注塑形成弧形倒角的曲面,且铰接件背向此曲面的一侧与正抽芯机构贴合,右模上还设置有于脱模时将铰接件与侧抽芯机构联动的联动组件。本申请结构合理,有效地解决了脱模空间受限而导致的脱模困难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通道内弧形倒角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属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模具加工是材料成型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机械加工相比,具有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易生产、效益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医疗、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各行业。随着产品市场的发展,注塑产品的样式越来越多样化,并且,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某些产品上设置有侧通孔,即通孔的轴向与左模、右模移动的方向垂直,侧通孔位置常采用的脱模机构为侧抽芯机构。
在对工件进行注塑的过程中,一些类型的工件内会存在有类似于一次弯曲通道状的结构,一般采用两个抽芯机构配合实现注塑。但是,若弯曲通道的内弯侧存在弧形倒角,则无法直接通过两个抽芯机构配合注塑实现,需要另设机构配合注塑;受到脱模空间大小的限制,使得弧形倒角处的注塑模具脱模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新型的带通道内弧形倒角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工件通道内弧形倒角脱模空间受限而难以脱模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带通道内弧形倒角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通道内弧形倒角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带通道内弧形倒角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和右模,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皆安装固定有模仁,所述左模与所述右模之间设置有侧抽芯机构,所述右模上安装有正抽芯机构和倒角脱模机构,所述侧抽芯机构、所述正抽芯机构和所述倒角脱模机构三者相互拼接以进行注塑,所述正抽芯机构和所述倒角脱模机构于脱模时依次从工件的同一端脱出,所述侧抽芯机构从工件的另一端脱出,所述倒角脱模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模仁上的铰接件,所述铰接件自所述右模侧穿过所述模仁,且所述右模和所述模仁皆留有供所述铰接件摆动的预留空间,所述铰接件上设置有配合注塑形成弧形倒角的曲面,且所述铰接件背向此曲面的一侧与所述正抽芯机构贴合,所述右模上还设置有于脱模时将所述铰接件与所述侧抽芯机构联动的联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注塑完成后进行脱模时,和铰接件拼接注塑的正脱模机构先从工件的一端退出,然后侧抽芯机构开始脱模,与此同时,侧抽芯机构在脱模过程中带动铰接件发生摆动,使得铰接件不再扣住工件,即铰接件和模仁不再配合夹住工件,此时铰接件偏离工件取下时的路径,工件即可从模仁上取下以完成脱模,脱模操作一次完成,简单方便。
可选地,所述侧抽芯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左模外侧壁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斜导柱,所述斜导柱背离所述左模的一端偏离所述右模,所述右模上还滑动连接有滑移件,所述滑移件亦受到所述斜导柱的限位导向,所述滑移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之间以配合进行注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开模时,左模和右模分开,安装板和斜导柱随着左模移动,此时滑移件受到右模的限位,滑移件在左模的表面滑动,和左模开模时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此时滑移件受到斜导柱的导向作用而发生滑动,使得滑移件的注塑端从工件内退出,从而实现侧抽芯脱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铭嵌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铭嵌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8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