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扩张臂的二尖瓣夹合系统及二尖瓣夹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1655.6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7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戴宇峰;潘炳跃;陈健;李涛;王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捍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110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张 二尖瓣夹合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扩张臂的二尖瓣夹合系统及二尖瓣夹合方法,包括第一夹合机构,第一夹合机构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夹合臂;第二夹合机构,第二夹合机构具有与第一夹合臂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夹合臂;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用于连接第一夹合机构和第二夹合机构;扩张臂,扩张臂安装在第二夹合臂侧面,且扩张臂向外侧延伸朝中部包裹设置;其中,第一夹合臂和第二夹合臂配合形成瓣膜夹合器,扩张臂用于夹合瓣膜夹合器两侧瓣膜以增大夹合范围。本发明在第一夹合臂和第二夹合臂配合形成的瓣膜夹合器夹紧二尖瓣的同时,第二夹合臂侧面的扩张臂将夹合区域侧面的瓣膜朝中部包裹,有效提高了夹合范围,避免夹子两侧出现反流泄露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扩张臂的二尖瓣夹合系统及二尖瓣夹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使得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随之而来的是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二尖瓣即左房室瓣,又称“僧帽瓣”,附于左纤维房室环上。二尖瓣的功能取决于其自身结构的完整性。正常的二尖瓣由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组成,二尖瓣功能的完整性要求二尖瓣瓣环大小合适,瓣叶结构完整,乳头肌收缩牵拉腱索发挥瓣叶的支撑作用,左心室肌肉收缩产生关闭力量适当,心室形态及功能正常。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二尖瓣的完整性,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异常都会导致二尖瓣反流。根据统计,在心脏瓣膜疾病中,二尖瓣病变占了瓣膜疾病的70%,占有很大的比重。
我司专利CN106175986A公开了一种瓣膜结合器,通过经导管微创心脏不停跳的方式进行心脏瓣膜修复,该过程可容易操作,可降低对术者手术强度和难度。然而该瓣膜接合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在使用夹子夹合二尖瓣后,在夹子两侧仍然会出现反流泄露问题,使得临床使用时经常使用多个夹子才能起到良好效果,从而增加二尖瓣修复后瓣膜狭窄概率,这给增加了手术难度并提高了手术风险,也增加医疗费用。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提高夹合范围、避免夹子两侧反流的二尖瓣夹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扩张臂的二尖瓣夹合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扩张臂的二尖瓣夹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夹合机构,所述第一夹合机构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夹合臂;
第二夹合机构,所述第二夹合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夹合臂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夹合臂;
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夹合机构和第二夹合机构;
扩张臂,所述扩张臂安装在所述第二夹合臂侧面,且扩张臂向外侧延伸朝中部包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夹合臂和第二夹合臂配合形成瓣膜夹合器,所述扩张臂用于夹合所述瓣膜夹合器两侧瓣膜以增大夹合范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第一夹合臂和第二夹合臂配合形成的瓣膜夹合器夹紧二尖瓣的同时,第二夹合臂侧面的扩张臂将夹合区域侧面的瓣膜朝中部包裹,有效提高了夹合范围,避免夹子两侧出现反流泄露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臂为镍钛合金扩张臂或形状记忆高分子扩张臂,且扩张臂自然状态下向外侧延伸朝中部包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扩张臂为形状记忆材质,因此可形变收缩,便于鞘管输送,在到达介入位置后可在形状记忆作用下复原对瓣膜进行包裹夹合,有效减少鞘管口径需求,减轻患者痛苦和手术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臂为C型结构或O型结构,且扩张臂一侧面与所述第二夹合臂侧面固定,另一侧面向外侧延伸朝中部包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合臂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扩张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捍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捍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智能变压器的配电网综合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不易掉粉气凝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