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rvcf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1519.7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定;陈佳丽;韩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C12N15/12;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应孔月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rvcf 基因 动物 模型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Arvcf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方法及应用,所述小鼠模型是敲除了Arvcf基因中的七个外显子的小鼠,同时揭示了一种建立Arvcf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方法。首先确定待敲除基因Arvcf的敲除区域,然后设计特异性的sgRNA和对应的引物并合成,再将构建好的sgRNA/Cas9载体线性化并纯化后进行体外转录,最后通过显微注射一起注射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并将其移植到假孕母鼠子宫进行Arvcf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收集所获得的子代小鼠的尾巴并抽提DNA,使用两对引物通过两次PCR反应以及测序以确认所获得的小鼠为野生型或敲除Arvcf基因目的区域的纯合或杂合型小鼠。该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可用于研究ARVCF在所参与的精神类疾病中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rvcf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ARVCF(Armadillo Repeat gene deleted in Velo-Cardio-Facial syndrome)基因所编码的蛋白是p120ctn连环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它成员还包括p120ctn,δ-catenin和p0071等。该蛋白家族在粘着连接复合物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在神经形态发生的各方面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该家族的成员也被发现与多种神经发育疾病相关。另外,ARVCF蛋白是钙粘蛋白-连环蛋白复合物的一部分,可能在各种细胞类型中调节钙粘蛋白介导的连接结构和细胞间粘附,ARVCF基因还被报道参与来自神经节隆起的神经元的迁移。此外,在精神类疾病的遗传学研究中,ARVCF基因还被发现与精神分裂症、吸烟成瘾等相关。
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nuclease,TALEN)技术与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ZFN)是两种常见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其可通过诱导DNA双链断裂,然后刺激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joining,NHEJ)对断裂的DNA双链进行修复或在基因的特定位置通过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y-directed repair,HDR),由此可实现对靶基因的敲除。然而,这两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操作繁琐费时、对细胞的毒性大、成本高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建立Arvcf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方法及应用,以解决现有基因编辑技术操作繁琐、成本高昂等技术问题,同时也可解决缺乏用于研究ARVCF生物学功能动物模型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Arvcf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
根据小鼠Arvcf基因结构的信息,确定待敲除的区域为外显子4-10,在敲除区域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计两条sgRNA和对应的引物,所述的敲除区域上游的sgRNA和反向引物的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述的敲除区域下游的sgRNA和反向引物的序列分别为SEQ ID NO.3和SEQ ID NO.4;
使用所述的sgRNA和引物,通过线性化载体、寡核苷酸链的退火、连接、重组质粒的转化,构建sgRNA/Cas9表达载体;
将所述的sgRNA/Cas9表达载体线性化并纯化后,作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合成sgRNA和Cas9 mRNA;
将合成的sgRNA和Cas9 mRNA一同注射进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再将注射后存活的受精卵移植到假孕母鼠的子宫中,出生的F0代小鼠包含Arvcf基因敲除的杂合子小鼠,然后通过PCR反应和测序鉴定为阳性杂合子小鼠时,该小鼠即可稳定遗传;
取被鉴定为阳性杂合子小鼠进行杂交繁育,获得Arvcf敲除的纯合子个体和野生型个体。
进一步地,使用在线的CRISPR Design工具在敲除区域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计sgRNA和对应的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