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干炉渣处理脱硫废水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1432.X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0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威;戴维葆;陈国庆;何陆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66;C02F1/58;C02F1/04;C02F1/10;C02F1/16;C02F1/52;C02F101/10;C02F101/1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乔炜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炉渣 处理 脱硫 废水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干炉渣处理脱硫废水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沉淀池、蓄水池、干渣仓和冷凝器,脱硫废水管与所述沉淀池连接,沉淀池与蓄水池连接,蓄水池与干渣仓连接,所述干渣仓顶部设有干渣机,干渣仓内设有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和冷凝器进水口均与蓄水池连接,所述冷凝器出水口与蓄水池连接,所述冷凝器进汽口与干渣仓连接、出汽口与干渣机连接,冷凝器的冷凝水出口与脱硫系统连接。该系统利用干炉渣可有效处理脱硫废水同时不影响干渣的销售,既不需要高昂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和运行成本,还可以实现脱硫废水的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干炉渣处理脱硫废水的系统,属于脱硫废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火力发电机组在我国能源发电结构中比重有所降低,但占比仍超过50%,火力发电量和装机容量依然在不断增加。随着环保排放指标控制日益严格,烟气脱硫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不可缺少净化装置。在当前所有脱硫工艺中湿法脱硫具有反应快、效率高的优点,在全球火力发电脱硫系统应用占比超过85%,湿法脱硫是利用液态碱性吸收剂吸收SO2、SO3和其他污染物成分,吸收剂的制备主要包括钠碱法、氨法、氧化镁法、石灰石-石膏法,其中,石灰石-石膏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稳定性好且成本较低是目前最主流脱硫制剂方法。采用石膏湿法脱硫技术优势突出,在国内电力和化工冶金行业应用最为广泛,但该技术工艺也非尽善尽美,尤其是国家对于污水、废水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湿法脱硫技术的弊端显现出来,主要是湿法脱硫过程产生的脱硫废水(石膏脱水、清洗系统的废水)量大且处理难度大,监管要求高。粗略计算一台300MW机组排放脱硫废水约30t/d,且脱硫废水中包含大量SO42-和Cl-、Mg2+、Ca2+和多种重金属汞和镉等,对于水源、土壤和环境危害大,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违背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实际处理时设施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宗旨相违背。因此,需要一种既能有效处理脱硫废水而处理成本又低廉的方法。
由于干排渣系统节水和干渣销路广的优势突出,越来越多的电厂进行了湿渣改干渣系统或新机直接采用干排渣系统。干排渣系统中锅炉排渣温度约800℃,经过炉底漏风降温后到达渣机机头的渣温约300℃,且炉渣中主要物质为碱性金属氧化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不需要高昂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和运行成本,还可以实现脱硫废水的再利用的利用干炉渣处理脱硫废水的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干炉渣处理脱硫废水的系统,包括沉淀池、蓄水池、干渣仓和冷凝器,脱硫废水管与所述沉淀池连接,沉淀池与蓄水池连接,蓄水池与干渣仓连接,所述干渣仓顶部设有干渣机,干渣仓内设有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和冷凝器进水口均与蓄水池连接,所述冷凝器出水口与蓄水池连接,所述冷凝器进汽口与干渣仓连接、出汽口与干渣机连接,冷凝器的冷凝水出口与脱硫系统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喷淋系统布置在干渣仓入口下方的四周壁面上,包括环形的喷水管和均匀设置在喷水管上多个喷嘴在喷水管上均匀布置喷嘴,所述多个喷嘴均朝向喷水管环形的中心。
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水出口与集水箱连接,所述集水箱通过再循环水管与脱硫塔连接,所述再循环水管上设有再循环水泵。
所述干渣机在出口顶部设有碎渣机,干渣机出口处设有锁渣门。
所述干渣仓顶部设有除尘布袋。
所述干渣仓底部出口处设有卸渣门,卸渣门上设有溢流孔,干渣仓底部出口下方设有集水盘。
所述集水盘一侧设有集水盘转动轴,所述集水盘一侧与集水盘转动轴下端转动连接,集水盘转动轴上端固定在干渣仓底部一侧。
所述集水盘通过溢流管与沉淀池连接。
所述干渣仓内设有含水率测定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4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