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情感化交互平台及交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1326.1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7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卜烨雯;郭呈;吴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16/28;G06K9/00;G06N20/00;H04L29/08;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情感 交互 平台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车载情感化交互平台,车内组件和车外组件。车内组件包括:车内交互模块、车内单元适配模块、车内数据处理模块、车内用户数据库、数据通信模块、用户模型更新模块、用户模型数据库、车内状态管理模块、服务场景管理模块和车内单元控制模块。车外组件包括:内容服务器、人员数据服务器和用户模型机器学习服务器。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车载情感化交互方法。本发明的车载情感化交互平台和交互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交互服务的不足,结合传统车厂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交互平台架构系统,该平台整合了车内数据资源和车外用户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主动式情感化的交互服务,该服务能够更精准地满足用户实时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汽车的智能座舱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车厂提供的驾舱交互设计,偏重于对车内各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的数据分析,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响应偏机械化和流程化,受制于外部数据收集与分享的限制,在人性化和个性化方面凸显不足。而新兴车厂的驾舱交互设计,则偏重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引入和服务/内容供应商的数据,对座舱内及驾驶场景下的特殊性分析不足,服务的智能化和准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载情感化交互平台,车内组件和车外组件。车内组件包括:车内交互模块、车内单元适配模块、车内数据处理模块、车内用户数据库、数据通信模块、用户模型更新模块、用户模型数据库、车内状态管理模块、服务场景管理模块和车内单元控制模块。车内交互模块收集车辆信息以及驾乘人员的信息。车内单元适配模块对车内交互模块进行适配,建立与车内交互模块的连接。车内数据处理模块从车内交互模块获取车辆信息和驾乘人员信息的元数据,将元数据转换成关系型数据。车内数据处理模块生成的关系型数据保存到车内用户数据库中。数据通信模块与车外组件通信。用户模型更新模块通过数据通信模块获取用户模型机器学习服务器所生成并更新的用户模型。用户模型更新模块获取的更新的用户模型保存在用户模型数据库中,作为当前用户模型。车内状态管理模块根据车内用户数据库中的关系型数据确定车内状态。服务场景管理模块根据用户模型数据库中的当前用户模型和车内状态管理模块中的车内状态确定服务场景模式。车内单元控制模块根据服务场景管理模块确定的服务场景模式控制车载部件执行对应的动作。车外组件包括:内容服务器、人员数据服务器和用户模型机器学习服务器。内容服务器提供多媒体内容数据。人员数据服务器提供驾乘人员的基本信息。用户模型机器学习服务器为驾乘人员生成用户模型,并通过数据通信模块获取车内用户数据库中更新的关系型数据,基于关系型数据对用户模型进行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内交互模块包括:信息娱乐设备、驾乘人员监测设备、控制器及传感器。信息娱乐设备收集导航数据、媒体数据、语音数据、驾舱控制命令。驾乘人员监测设备获取驾乘人员的表情信息、行为信息和健康信息。控制器及传感器获取油门信息、制动信息、轮速信息、转角信息、灯光信息、空调信息和座椅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驾乘人员监测设备包括:数个车内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数个车内摄像头获取车内的全景图像,并从全景图像中提取驾乘人员的面部图像和身体图像,从面部图像中获取表情信息,从身体图像中获取行为信息。毫米波雷达安装在座椅上,毫米波雷达获取驾乘人员的心率数据作为健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容服务器提供的多媒体内容数据包括:天气数据、日历、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图文数据。人员数据服务器提供的驾乘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驾乘人员的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信息、兴趣爱好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模型机器学习服务器包括:泛型用户模型学习模块和个性化用户模型学习模块。泛型用户模型学习模块根据海量车内用户数据生成泛型用户模型。个性化用户模型学习模块基于泛型用户模型,根据本车的车内用户数据生成适用于本车的驾乘人员的个性化用户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航天设备热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