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沥青制备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0388.0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5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丁浩轩;常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东颢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C3/02 | 分类号: | C10C3/02;C10C3/06;C10B53/00;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梁悦敏 |
地址: | 117000 辽宁省本***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制备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沥青制备加工方法,包括工作台、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罐、进料漏斗、进料管、导热杆、研磨架一、过滤板、出料管、落料管与收集槽,本发明通过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相配合,对煤渣进行破碎研磨,从而使煤渣与萃取液充分接触,提高煤渣的生产利用率,同时加快固液分离的速度,降低生产所花费的时间,同时在加热搅拌的过程中,对煤渣中部进行导热处理,从而使煤渣各处的温度差距减小,以便于对煤渣进行充分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加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煤沥青制备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
在对沥青进行制备加工的过程中,由于煤渣原料以及沥青的质量要求,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煤沥青在制备过程中,一般仅对煤渣进行破碎搅拌,煤渣难以完全与萃取溶液均匀搅拌,从而导致固液分离时的液体含量较低,导致煤渣的生产利用率较低,从而提高了加工所需消耗的煤渣原料的量。
(2)煤沥青在制备过程中,煤渣在加热过程中,各个部位的温度相差较大,当对其进行搅拌时,温度较低的煤渣需多次被搅拌至外侧与加热零件接触,从而使煤渣被完全加热,从而导致制备加工所花费的时间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沥青制备加工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煤沥青制备加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煤沥青制备加工设备,该煤沥青制备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加热装置与搅拌装置,采用上述煤沥青制备加工设备对煤沥青进行制备加工时的具体方法如下:
S1、通入煤渣:通过传送带将煤渣通入进料漏斗,最终进入加热罐内进行加热;
S2、均匀搅拌:通过电机一带动转动柱转动,从而对煤渣进行搅拌破碎,同时通过进料管将萃取溶液通入加热罐内,从而使其与煤渣均匀接触;
S3、研磨分离:通过研磨架一与研磨架二相配合对煤渣进行研磨粉碎,并通过圆柱块对粉碎后的煤渣进行挤压,从而使煤渣中的液体被快速挤出;
S4、收集固体:通过出料管与落料管相配合,对经过分离后的固体进行运输,通过收集槽对其进行收集;
S5、蒸馏搅拌:通过加热罐对分离后的液体继续进行加热,同时通过倾斜细杆与弧形板相配合对分离后的液体进行搅拌,加快其蒸馏速度,此时将交联剂通入加热罐内,并对其搅拌均匀,最终通过交联聚合加工成改性沥青;
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罐、进料漏斗、进料管、导热杆、研磨架一、过滤板、出料管、落料管与收集槽,工作台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加热罐,加热罐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料漏斗,加热罐右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管,加热罐内端面沿周向均匀固定安装有导热杆,加热罐中部内端面固定安装有研磨架一,加热罐上位于研磨架一下端固定安装有过滤板,加热罐左端位于过滤板上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左侧下端面固定安装有落料管,工作台上端面位于落料管正下方卡接有收集槽;通过加热罐对进料漏斗进行固定,通过进料漏斗将煤渣通入加热罐,通过进料管将萃取溶液通入加热罐内,通过导热杆对位于加热罐中部的煤渣进行加热,以防止加热罐内的煤渣温差较大,从而增加了加工时间,通过研磨架一与研磨架热相配合对煤渣进行研磨粉碎,通过过滤板对研磨完成后的煤渣进行过滤,通过出料管对落料管进行固定,通过出料管对分离后的固体进行运输,通过落料管对固体进行导向,使其顺利落入收集槽内进行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东颢化工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东颢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03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