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绝缘子环保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0378.7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4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杜玉明;许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赤坤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4/28;B02C2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绝缘子 环保 回收 再利用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绝缘子环保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包括底座、按压机构、矩形槽、粉碎机构和运输机构,底座上端面右侧设置有按压机构,底座上端面中部设置有矩形槽,按压机构左侧且矩形槽上端设置有粉碎机构,粉碎机构下端且矩形槽内设置有运输机构;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对废弃的电力绝缘子进行回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本发明通过按压机构对电力绝缘子按压,使其能被粉碎机构粉碎,并对金属轴统一回收,同时减少人力劳动,提高对电力绝缘子的粉碎效率;本发明通过粉碎机构能对电力绝缘子粉碎;运输机构对电力绝缘子碎渣运输;推动支链能对金属轴推动,避免电力绝缘子碎渣发生堆积,并且对金属轴进行收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绝缘子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绝缘子环保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绝缘子是安装在不同电位的导体或导体与接地构件之间的能够耐受电压和机械应力作用的器件。绝缘子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不同类型绝缘子的结构和外形虽有较大差别,但都是由绝缘件和连接金具两大部分组成的。
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就叫绝缘子。绝缘子不应该由于环境和电负荷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各种机电应力而失效,否则绝缘子就不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就会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
绝缘子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气绝缘和机械固定,为此规定有各种电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如在规定的运行电压、雷电过电压及内部过电压作用下,不发生击穿或沿表面闪络;在规定的长期和短时的机械负荷作用下,不产生破坏和损坏;在规定的机、电负荷和各种环境条件下长期运行以后,不产生明显的劣化;绝缘子的金具,在运行电压下不产生明显的电晕放电现象,以免干扰无线电或电视的接收。因为绝缘子是大量使用的器件,对其连接金具还要求具有互换性。此外,绝缘子的技术标准还根据型号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要求对绝缘子进行各种电气的、机械的、物理的以及环境条件变化的试验,以检验其性能和质量。在使用过程中,为了节约电力绝缘子的制造成本,从而对使用后的电力绝缘子进行回收再利用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电力绝缘子回收处理技术对电力绝缘子内部的金属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因现有对废弃的电力绝缘子回收处理技术对电力绝缘子内部的金属轴进行处理时,通常是采用人工对电力绝缘子内的金属轴进行取出,从而增加了人力劳动资源,然而对电力绝缘子不能集中处理,因此增加了对电力绝缘子进行回收处理的难度,并且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
二、因现有对废弃的电力绝缘子回收处理技术对电力绝缘子进行进行处理时,不能够对其进行粉碎,同时不能对粉碎后的电力绝缘子碎片进行收集处理,并且不能使电力绝缘子和电力绝缘子内部的金属轴进行快速分离,从而降低了对废弃的电力绝缘子进行回收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绝缘子环保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包括底座、按压机构、矩形槽、粉碎机构和运输机构,底座上端面右侧设置有按压机构,底座上端面中部设置有矩形槽,按压机构左侧且矩形槽上端设置有粉碎机构,粉碎机构下端且矩形槽内设置有运输机构;
所述的按压机构包括支撑块、固定块、一号连杆、二号连杆、L形板、按压柱和按压板,底座上端右侧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上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上端通过固定铰链铰接有一号连杆,一号连杆上端通过转动配合方式设置有二号连杆,且二号连杆为三角形结构,二号连杆右端通过转动配合方式设置有L形板,L形板折弯处与二号连杆相连接,L形板下端通过固定铰链铰接在矩形槽右侧上端面,L形板另一端下侧固定安装有按压柱,按压柱下端固定设置有按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赤坤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盐城赤坤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03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