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像素驱动装置及像素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9935.3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吴佳恩;李明贤;邱韦嘉;陈冠宇;林嘉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梁挥;孟超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像素 驱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像素驱动装置,包含电容、重置电路、补偿电路、驱动晶体管及第一晶体管。电容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重置电路及补偿电路耦接于电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晶体管耦接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及电容的第二端。重置电路用以根据第一扫描信号分别重置电容的第一端为电源供应电压及重置电容的第二端为参考电压。补偿电路用以根据第二扫描信号通过驱动晶体管对电容的第一端写入数据电压并维持电容的第二端为参考电压。第一晶体管用以根据控制信号导通,使电容的第一端及电容的第二端产生驱动压差。驱动晶体管根据驱动压差输出电流至发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案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方法。详细而言,本案涉及一种像素驱动装置及像素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evice,μLED)具有高电流的发光特性,因此,在现有驱动电路架构中,除驱动晶体管内部的临界电压会产生差异,在驱动电流较大的情况下,整个驱动电路的阻抗产生电源供应电压的差异,两者均影响驱动电流,并导致微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产生差异,因此上述技术尚存诸多缺陷,而有待本领域从业人员研发出其余适合的信号驱动方式。
发明内容
本案的一面向涉及一种像素驱动装置。像素驱动装置包含电容、重置电路、补偿电路、驱动晶体管及第一晶体管。电容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重置电路耦接于电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补偿电路耦接于电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驱动晶体管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及控制端。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于电容的第一端。第一晶体管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及控制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耦接于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及电容的第二端之间。重置电路用以于第一阶段根据第一扫描信号分别重置电容的第一端为电源供应电压及重置电容的第二端为参考电压。补偿电路用以于第二阶段根据第二扫描信号通过驱动晶体管对电容的第一端写入数据电压,使得电容的第一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并维持电容的第二端为参考电压。第一晶体管用以于第三阶段根据控制信号导通,使电容的第一端的第一电压及电容的第二端的参考电压产生驱动压差。驱动晶体管用以于第三阶段根据驱动压差输出驱动电流至发光元件。
本案的一面向涉及一种像素驱动方法。像素驱动方法适用于一种像素驱动装置。像素驱动装置包含电容、驱动晶体管及第一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于电容的第一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耦接电容的第二端及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像素驱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于第一阶段根据第一扫描信号分别重置电容的第一端为电源供应电压及重置电容的第二端为参考电压;于第二阶段根据第二扫描信号通过驱动晶体管对电容的第一端写入数据电压,使得电容的第一端的电压为第一电压位并维持电容的第二端为参考电压;于第三阶段根据控制信号导通,使电容的第一端的第一电压及电容的第二端的参考电压产生驱动压差;以及于第三阶段根据驱动压差输出驱动电流至发光元件。
附图说明
参照后续段落中的实施方式以及下列图式,当可更佳地理解本案的内容:
图1为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绘示的像素驱动装置的电路方块图;
图2为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绘示的像素驱动方法的信号时序图;
图3为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绘示的像素驱动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绘示的像素驱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绘示的像素驱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绘示的像素驱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案一些实施例绘示的像素驱动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像素驱动装置
110:重置电路
120:补偿电路
DM1:驱动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9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大米加工的研磨设备
- 下一篇:OTA文件安全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