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易复合扁纱型玻璃纤维布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9623.2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高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1/00;D03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倪青华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复合 扁纱型 玻璃纤维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易复合扁纱型玻璃纤维布,包括:采用同样纱线的0°经纱层和±45°纬纱层,以及对三者进行捆绑的捆绑纱;±45°纬纱层中的单股纬纱展开宽度大于0°经纱层中单股经纱的展开宽度,其中,捆绑纱的成圈位置在相邻两股经纱之间。本发明中,通过对各层纱线进行展开宽度以及捆绑纱成圈位置的限定,实现了玻璃纤维布厚度的降低和内部流通通道的优化,有效的提高了树脂的浸润速度和效果,降低了复合难度。同时,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一种超薄易复合扁纱型玻璃纤维布的制造工艺,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易复合扁纱型玻璃纤维布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提高热塑性复合材料性能的方法主要依靠提高预浸料的浸润性效果,增加树脂与纤维间的结合能力,从而提高预浸料的力学性能。目前常规的方法是使用高熔指树脂,提高树脂的流动性,从而有效的改善预浸料的性能,但由于国内的树脂熔融指数无法满足设定需求,因此满足要求的原材料需从国外进行采购,无疑增加产品的采购周期以及增加成本。
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一种超薄易复合扁纱型玻璃纤维布及其制造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易复合扁纱型玻璃纤维布,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问题,同时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一种超薄易复合扁纱型玻璃纤维布制造工艺,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薄易复合扁纱型玻璃纤维布,包括:纱线相同的0°经纱层和±45°纬纱层,以及对三者进行捆绑的捆绑纱;
所述±45°纬纱层中的单股纬纱展开宽度大于所述0°经纱层中单股经纱的展开宽度,其中,所述捆绑纱的成圈位置在相邻两股所述经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0°经纱层中的经纱供给张力大于所述±45°纬纱层中的纬纱供给张力。
进一步地,所述±45°纬纱层位于所述0°经纱层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0°经纱层位于所述±45°纬纱层之间。
一种超薄易复合扁纱型玻璃纤维布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对纱线相同的 0°经纱层和±45°纬纱层进行铺设,其中,所述±45°纬纱层相对于所述0°经纱层在幅面方向边缘向外延伸,且延伸部分通过针座上的支撑面进行支撑,相邻两股纬纱之间通过针体结构分隔;
对所述±45°纬纱层被所述支撑面支撑的部分进行挤压,使得所述±45°纬纱层中的单股纬纱展开宽度大于所述0°经纱层中单股经纱的展开宽度,且挤压力在通过捆绑纱对所述0°经纱层和±45°纬纱层的捆绑结束后解除;
控制所述捆绑纱的成圈位置在相邻两股所述经纱之间。
进一步地,对所述0°经纱层中的经纱和±45°纬纱层中的纬纱进行张力控制,且使得所述经纱供给张力大于所述纬纱供给张力。
进一步地,在纱线铺设过程中,按照纬纱层、纬纱层和经纱层的顺序进行铺设。
进一步地,在纱线铺设过程中,按照纬纱层、经纱层和纬纱层的顺序进行铺设。
进一步地,用于对所述±45°纬纱层进行挤压的结构包括:
若干摇臂,沿0°经纱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所述摇臂一端与所述针座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执行或解除挤压动作;
若干挤压条,安装于所述摇臂末端,对所述纬纱进行挤压;
其中,所述挤压条与所述纬纱接触时,对所述纬纱所施加的挤压力为竖直向下和水平朝向纤维布内侧两个方向力的合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高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高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9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