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渗墙施工用的清渣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47817.9 | 申请日: | 2021-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程意;曾勇;曹宝海;郭刚;史连萍;范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E02D19/18;E02D5/18;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杨宇 |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渗墙 施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渗墙施工用的清渣装置,包括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底部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上固定有外框架,所述支板的两端设置有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位于外框架内侧,所述支板下方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圆周面上固定有多个叶片,所述搅拌单元的输出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单元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所述排渣管的内部下端固定有气液混合器,所述气液混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气管二,本发明提供的防渗墙施工用的清渣装置,通过搅拌的叶片将上升顶面的“硬盖”粉碎,一方面能便于混凝土的持续注入,另一方面避免混凝土上升时,其顶面的“硬盖”对槽孔内壁刮蹭,产生更多的沉渣,有利于防渗墙施工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渗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渗墙施工用的清渣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防渗墙施工中主要采用“水下直升导管法”来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特别是孔深大于60m的槽孔,浇筑时间长达15h以上,混凝土浇筑管伸入槽孔的底部,将混凝土排入至槽孔底部,随着混凝土的排入,槽孔内的混凝土高度逐步上升,浇筑管也同步上升,槽孔内泥浆中的砂粒或沉渣持续沉积在混凝土的上升顶面上,而顶面的混凝土也随浇筑时间增加而逐渐固化,从而在混凝土的上升顶面形成“硬盖”,传统的“气举反循环法”只能将泥浆中较小的废渣排去,无法对逐渐固化的“硬盖”进行粉碎处理,导致防渗墙施工出现缺陷甚至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渗墙施工用的清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全部问题或之一。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渗墙施工用的清渣装置,包括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底部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上固定有外框架,所述支板的两端设置有搅拌单元,所述搅拌单元位于外框架内侧,所述支板下方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圆周面上固定有多个叶片,所述搅拌单元的输出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单元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所述排渣管的内部下端固定有气液混合器,所述气液混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气管二。
可选的,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设置在支板上端的气动马达,所述气动马达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气动马达分别设置在支板的两端,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搅拌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入端连接有支管一。
可选的,两个所述支管一连接有同一个三通接头一,所述三通接头一的其中两端分别与两个支管一连接,所述三通接头一的第三端连接有进气管一。
可选的,所述气动马达的上部固定有防水罩一,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入端包括进气端一和进气端二,所述支管一的端部连接有电磁换向阀且与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的输出端具有两个且分别与进气端一和进气端二连接,所述防水罩一的内部设置有电池一,所述电池一为电磁换向阀提供动能,当压缩空气由进气端一进入气动马达内时,气动马达的输出轴正转,当压缩空气由进气端二进入气动马达内时,气动马达的输出轴反转。
可选的,所述气动马达的排气端连接有支管二,两个支管二连接有同一个三通接头二,所述三通接头二的其中两端分别与两个支管二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与进气管二连接。
可选的,所述气动马达的外壁上套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端竖直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内部套设有滑动连接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竖直固定在支板上,所述固定架的两侧还设有固定在支板上的防水罩二,所述防水罩二的内部固定有电池二和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延伸至防水罩二的上方且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滑套固定连接,所述支板上开设有位于气动马达下方的通孔,所述搅拌轴穿过通孔至支板下方。
可选的,所述排渣管的底部固定有吸渣罩,所述吸渣罩上开设有多个吸渣孔。
可选的,所述叶片的下端固定有多个粉碎齿。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防渗墙施工用的清渣装置,通过搅拌的叶片将上升顶面的“硬盖”粉碎,一方面能便于混凝土的持续注入,另一方面避免混凝土上升时,其顶面的“硬盖”对槽孔内壁刮蹭,产生更多的沉渣,有利于防渗墙施工的顺利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78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