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节能采暖供热系统及其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6794.X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7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幸;刘兰豹;王维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玉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10;F24D18/00;F24D101/4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海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01 | 代理人: | 孟树勋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民居 加固 节能 采暖 供热 系统 及其 施工工艺 | ||
1.一种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节能采暖供热系统,具有碹窑、光伏发电装置,碹窑具有窑脸(1)、窑顶(1′)、后墙C、数个窑孔B,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用于碹窑民居的加固型节能采暖供热系统还具有太阳能供热装置(15)、火灶供热装置(3)、保温水箱(5)、第一温度传感器(1001)、第二温度传感器(1002)、第三温度传感器(1003)、智能转换阀(7)、总热水进水管(4)、总回水管(4′)、散热器(2);
所述太阳能供热装置(15)具有聚光钢化玻璃(1502)、支架(1504)、底座(1505)、太阳能真空集热器(1503)、太阳能水箱(1501)、热水出水管(1506a)、热水回水管(1506b)、第一直流循环泵(1507)、太阳能热交换盘管(1508),所述支架(1504)通过数对膨胀螺丝(16)固定在窑脸(1)的外侧面,支架(1504)的底部与底座(1505)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真空集热器(1503)的前后部位皆设置聚光钢化玻璃(1502),热水出水管(1506a)的一端与太阳能水箱(1501)的出水口相连接,热水出水管(1506a)的另一端与太阳能热交换盘管(1508)的进水口相连接,太阳能热交换盘管(1508)的出水口与热水回水管(1506b)的一端相连接,热水回水管(1506b)的另一端与太阳能水箱(1501)的进水口相连接,热水出水管(1506a)上安装有第一直流循环泵(1507);
所述火灶供热装置(3)具有灶体(301)、设于灶体内呈中空圆柱状的炉芯(302)、火灶加热盘管(303)、火灶热交换盘管(304)、连接火灶加热盘管(303)与火灶热交换盘管(304)的连接管(305)、火炕体(306)、烟筒(307)、排烟口(308),火灶加热盘管(303)设于灶体(301)内位于炉芯(302)的外部并贴合炉芯呈螺旋状设置,火灶加热盘管(303)内、火灶热交换盘管(304)内、连接管(305)内装满水,火炕体(306)的挨着窑脸(1)的一侧设置烟筒(307),火炕体(306)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灶体(301)的排烟口(308),所述排烟口(308)与火炕体(306)的腔体相通;
所述火炕体(306)的腔体内设有呈纵向设置的两个第一烟道隔墙(306a)、呈纵向设置的环形第二烟道隔墙(306b)、第一支撑墙(306e)、位于第一支撑墙后面的第二支撑墙(306f)、多个第一支撑柱(306d)、位于环形第二烟道隔墙(306b)的上端面的多个第二支撑柱(306c),第一支撑墙(306e)与火炕体(306)的前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一烟道(3061),在第一烟道(3061)内设置环形第二烟道隔墙(306b)、两个第一烟道隔墙(306a),两个第一烟道隔墙(306a)位于环形第二烟道隔墙(306b)与排烟口(308)之间呈前后相对设置,上述保温水箱(5)位于环形第二烟道隔墙(306b)中,多个第一支撑柱(306d)固定设于保温水箱(5)的上端面,第一支撑墙(306e)与第二支撑墙(306f)之间形成第二烟道(3063),第一支撑墙(306e)的左侧壁与火炕体(306)的左侧内壁之间具有烟气进入第二烟道(3063)的排烟第一入口(3062),第二支撑墙(306f)与火炕体(306)的后侧内壁之间形成第三烟道(3065),第二支撑墙(306f)的右侧壁与火炕体(306)的右侧内壁之间具有烟气进入第三烟道(3065)的排烟第二入口(3064),烟筒(307)与第三烟道(3065)的左侧相连通,火炕体(306)的面板由第一支撑墙(306e)、第二支撑墙(306f)、多个第一支撑柱(306d)、多个第二支撑柱(306c)支撑,环形第二烟道隔墙(306b)的高度、两个第一烟道隔墙(306a)的高度大于保温水箱(5)的高度;
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4)具有光伏板(1401)、支撑光伏板的支架体(1402)、蓄电池、光伏控制器,光伏板(1401)的输出端与光伏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光伏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接,光伏控制器通过电线(9′)与电加热器(9)相连接,电线(9′)与智能开关(8)的开关主体相连接;
所述保温水箱(5)分为相互独立的上下三层箱体即上箱体(501)、中间箱体(502)、下箱体(503),采用灶体供热的上箱体(501)的内部设置有火灶热交换盘管(304),第一温度传感器(1001)的探头设于上箱体(501)内,上箱体(501)的下部并排连通有火灶供热第一回水管(1601)与火灶供热第一热水出水管(1602);采用太阳能供热的中间箱体(502)内设置太阳能热交换盘管(1508),第二温度传感器(1002)的探头设于中间箱体(502)内,中间箱体(502)的下部并排连通有太阳能供热第二回水管(1701)与太阳能供热第二热水出水管(1702);采用光伏发电装置加热的下箱体(503)内设置电加热器(9),第三温度传感器(1003)的探头设于下箱体(503)内,下箱体(503)的下部并排连通有电热供热第三回水管(1801)与电热供热第三热水出水管(1802);
所述智能转换阀(7)安装于火灶供热第一回水管(1601)、太阳能供热第二回水管(1701)、电热供热第三回水管(1801)与总回水管(4′)之间以及火灶供热第一热水出水管(1602)、太阳能供热第二热水出水管(1702)、电热供热第三热水出水管(1802)与总热水进水管(4)之间,智能转换阀(7)的转换连通方式有三种:
将火灶供热第一回水管(1601)与总回水管(4′)相连通,且将火灶供热第一热水出水管(1602)与总热水进水管(4)相连通;或者,
将太阳能供热第二回水管(1701)与总回水管(4′)相连通,且将太阳能供热第二热水出水管(1702)与总热水进水管(4)相连通;或者,
将电热供热第三回水管(1801)与总回水管(4′)相连通,且将电热供热第三热水出水管(1802)与总热水进水管(4)相连通;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01)、第二温度传感器(1002)、第三温度传感器(1003)分别与智能转换阀(7)的控制器相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001)、第二温度传感器(1002)还分别与智能开关(8)的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总回水管(4′)与散热器(2)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总热水进水管(4)与散热器(2)的进水口相连通,总热水进水管(4)上安装有第二直流循环泵(6);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01)、第二温度传感器(1002)、第三温度传感器(1003)、智能转换阀(7)、第一直流循环泵(1507)、第二直流循环泵(6)皆与光伏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玉,未经王维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67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