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蔽式废热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6339.X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8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科中子能(青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联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3 | 代理人: | 熊蒙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蔽 热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蔽式废热处理系统,其包括:设置在山体中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有穹顶形状的导热顶壁,其上端面贴合山体,在所导热顶壁中设置有上冷却管网,在所述蓄水池中设置有下冷却管网;以及循环泵。基于本发明,电厂产生废热,通过主循环泵驱动到冷却管网并传递至导热层,导热层将热量传输至岩体,通过岩体所在的山体表面空气自然对流将废热释放到大气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蔽式废热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核能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型能源之一,具有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高、综合成本低、无供电间歇性等优点,且目前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具有大规模替代现有化石能源的应用前景。发展核电是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目前核能主要的利用形式是核电厂的核能发电,大多数核电厂建造在沿海地区,利用海水进行废热排放,也有核电厂选址在流量很大的河流或湖泊附近,利用流动的河水/湖水进行废热冷却,还有一些小型的内陆实验型反应堆采用水冷塔或空冷器进行废热排放。利用海水/湖水/河水进行废热排出的核电厂目标大,无隐蔽性可言,对于采用空冷器/水冷塔的反应堆,地面系统设备突出,热量排放集中,隐蔽性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隐蔽式废热处理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隐蔽式废热处理系统,包括:
设置在山体中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有穹顶形状的导热顶壁,其上端面贴合山体,在所导热顶壁中设置有上冷却管网,所述上冷却管网的各进水口位于所述导热顶壁的一侧,所述上冷却管网的各出水口位于所述导热顶壁的另一侧,在所述蓄水池中设置有下冷却管网,其浸没在蓄水池中的蓄水中,所述下冷却管网的各进水口分别对应的连通所述上冷却管网的各出水口,所述下冷却管网的各出水口分别连通电站的循环水回水管;
以及循环泵,其一端通过管路连通电站的循环水出水管,其另一端通过若干管路分别连通所述上冷却管网的各进水口。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电厂产生废热,通过主循环泵驱动到冷却管网并传递至导热层,导热层将热量传输至岩体,通过岩体所在的山体表面空气自然对流将废热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在电厂短时间高功率运行时,将产生的过量废热,通过冷却管网传递至蓄水池进行蓄热,池内水蒸发带热,在洞库内壁冷凝放热,凝结水返回蓄水池形成循环,形成热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顶壁上设置有若干锚栓,其一端插接在所述导热顶壁内,其另一端插入到山体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锚栓具有一定的导热作用,可以增加将热量传输至岩体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锚栓绕其周向设置有若干的热管,各热管沿着所述锚栓的轴向设置,其一端插接在所述导热顶壁内,其另一端插入到山体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锚栓与热管的组合结构,可以显著增加导热层热量传输至岩体的效果。
进一步的,各所述热管绕所述锚栓的周向均匀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热管沿锚栓采用环形布置,通过热管一方面加快热量从导热层向岩体内部传输,另一方面利用热管的均温性,使岩体蓄热均匀,便于岩体热传输及表面散热。热管直径可选择10cm,单根热管传热量可选择在10kW以上。
进一步的,各所述锚栓为“工”字形,各所述热管位于所述锚栓的两端部之间。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锚栓采用工型结构设计,一段置于导热层中,另一段置于岩体内部,在起到加固山洞顶部支撑的同时,增大锚栓两端的传热面积,便于将冷却管网中的热量通过导热层传热给岩体。
进一步的,各所述锚栓的下端朝向所述蓄水池的中心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科中子能(青岛)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科中子能(青岛)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63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