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输电导线专用电工圆铝杆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5553.3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6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国;杨深圳;刘瑞兵;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一禾铝业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B21B1/18;B21B1/46;C22C1/03;C22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蓝晓玉 |
地址: | 0323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输电 导线 专用 电工 圆铝杆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电工器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导线专用电工圆铝杆及制备方法,所述直流输电导线专用电工圆铝杆按质量百分比由硅小于0.06%、铁0.14%‑0.16%、稀土含量0.008%‑0.012%、铝硼合金含量0.001%‑0.003%,其余为铝组成。本发明提供的800KV‑1000KV直流输电导线专用电工圆铝杆,均可满足该项导线的发展与应用。本发明产品制成的输电导线是采用交流电压1000KV及以上、直流电压±8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其特点为用该产品电工圆铝杆制成的导线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减少线路损耗,强度高、导电性能好等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工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输电导线专用电工圆铝杆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国网800KV-1000KV直流输电导线专用电工圆铝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需求呈逆向分布,2/3的水电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80%以上的陆地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而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
同时为了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力浪费,节约土地资源和使用成本,以及减少存在安全隐患等、800KV-1000KV成为最重要的输电通道。
与本方案最相近的现有技术:
现有产品电工圆铝杆在生产工艺把控上,原铝液的成分比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成分偏低0.01%-0.05%,铸造温度把控不均衡,制造过程中控制误差在大于12个范围内,铝液温度除气除渣时为755-770度,静置时间为20-35分钟,铝液搅拌时间为10-20分钟,铸造过程中控制铝液温度705-715,铝液过滤采用30-45目陶瓷过滤板,铸造冷却水温度为25-40度,铸造出来的铸锭温度480-520之间,轧制成电工圆铝杆时乳液温度为40-60度,电工圆铝杆生产出来的温度为140-170度。通过各项检测与使用后该产品数值接近本方案的专利技术。
现有技术缺陷:
该产品做成导线的最大截面积只有430m㎡,导线输电性能差,输送容量小,线路损耗大,长期使用电耗较大,线路架设需用的塔架多,铝导线的强度长期使用不稳定。后续再加工成直流输电导线上强度误差在30个范围内,强度稳定性差,导线每段的导电性能不均匀,线路电流不稳定会增大线路损耗,长期使用成本高,没有明显优势。
缺陷的原因;
生产工艺与设备不成熟,原辅助材料性能不稳定,造成加工精度低,实验室检验设备不够先进,检测流程过于单一,造成成品电工圆铝杆抗拉强度不稳定、电阻值偏大,做成导线后抽检铝丝的强度在159-190之间,误差范围大于31,个别铝丝的电阻率在0.02864Ω·m,对整根导线的导电性能影响较大。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技术中,电工圆铝杆做成的直流输电导线不能减少线路损耗,强度低、导电性能差。
(2)现有技术中,生产普通的电工圆铝杆对原铝液的成分要求低,含量不稳定,容易造成产品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影响抗拉强度,电阻率,导电率。
(3)现有技术中,导线较为普通,国标范围偏差大,产品轧制工艺参数落后,一些设备控制不够精密,容易造成产品有缺陷。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生产要求严格控制比较精准,操作流程较复杂,人工劳动强度较大,每个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增加,人员配置在操作手法上不容易一致。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一种国网800KV-1000KV直流输电导线,为提高铝线的强度,导电性能和导电面积增加输送容量,降低线路损耗,能够提高线路的输送功率,减少线路走廊数,提高电网输送效率和导线全寿命周期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线路的输电网输送效率和传输容量不断提高,全方位满足电网建设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一禾铝业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一禾铝业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55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