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氟萘烷水凝胶促愈合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5136.9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程宇豪;孟帅;杨沛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菌均君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氟萘烷水 凝胶 愈合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全氟萘烷的水凝胶促愈合敷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PBS缓冲液、透明质酸钠、全氟萘烷、稳定剂、乳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先将透明质酸钠溶于PBS缓冲液中,接着加入乳化剂匀速搅拌,得到含有乳化剂的透明质酸钠水凝胶;b、将全氟萘烷液体加入步骤a得到的含有乳化剂的透明质酸钠水凝胶中,室温匀速搅拌,最后加入稳定剂,搅拌至均匀,即得含全氟萘烷的水凝胶促愈合敷料。本发明的全氟萘烷水凝胶敷料,是一种兼具加速愈合和安全性的新型智能水凝胶创面敷料,可应用于慢性伤口、外伤、烧伤、烫伤、溃疡、褥疮等伤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凝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全氟萘烷水凝胶促愈合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和糖尿病患者增加,慢性伤口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慢性伤口如糖尿病足等难以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伤口部位局部低氧是限制伤口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氧疗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高压氧疗法,一类是局部氧疗。局部氧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创面治疗技术,可以实现低成本、便携地往伤口输送氧气。
研究表明,全氟萘烷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毒的透明液体,密度高,表面张力低,化学性质稳定,在体内不发生代谢。尤为重要的是,全氟萘烷具有良好的气体运载能力,对氧的溶解度约为水的 20倍,是全血的2~3倍,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是水的3倍多;且具有创伤修复、抗菌性、抗氧化性、消炎等作用。全氟萘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学上的惰性,早已在生物医用领域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全氟萘烷难溶于水,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特性,使其在创面敷料上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困难。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可以主动供氧且工艺简单的水凝胶敷料,为伤口提供富氧环境,解决创面细胞因缺氧而愈合缓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工艺简单、成本可控的能够加速愈合伤口的一种全氟萘烷水凝胶促愈合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全氟萘烷的水凝胶促愈合敷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PBS缓冲液100份、透明质酸钠1-2份、全氟萘烷1-3份、稳定剂1-2份、乳化剂1-3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PBS缓冲液100份、透明质酸钠1.5-2份、全氟萘烷1.5-2份、稳定剂1-1.5份、乳化剂2-3份。
优选的,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200-600w,所述稳定剂为黄原胶,所述乳化剂为泊洛沙姆、吐温-80或吐温-20中的任意一种。
水凝胶促愈合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透明质酸钠溶于PBS缓冲液中,接着加入乳化剂匀速搅拌,在室温下搅拌0.5~1h,得到含有乳化剂的透明质酸钠水凝胶;
b、将全氟萘烷液体加入步骤a得到的含有乳化剂的透明质酸钠水凝胶中,室温匀速搅拌,最后加入稳定剂,搅拌至均匀,即得含全氟萘烷的水凝胶促愈合敷料。
含有全氟萘烷的水凝胶促愈合敷料的用途,所述敷料中的全氟萘烷通过析氧提高伤口表面的氧气浓度和湿度,可应用于慢性伤口、外伤、烧伤、烫伤、溃疡或褥疮伤口。
优选的,所述敷料适用于手肘、手腕、膝盖或脚腕的经常性活动部位的伤口。
优选的,所述敷料适用于慢性伤口。
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全氟萘烷水凝胶敷料,白色粘稠,是一种兼具加速愈合和安全性的新型智能水凝胶创面敷料,可应用于慢性伤口、外伤、烧伤、烫伤、溃疡、褥疮等伤口,尤其是如糖尿病足式的慢性伤口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菌均君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菌均君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51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防湿多功能储存柜
- 下一篇:一种电力电网线损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