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载液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5017.3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4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闫子豪;李玲;王佳乐;李书高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杜阳阳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载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载液冷装置,涉及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机载液冷装置包括浸没模块及制冷模块;其中,浸没模块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子元件、抑波板、流动增强部件和绝缘冷却液;所述绝缘冷却液浸没所述电子元件;所述抑波板位于绝缘冷却液的液面处;所述流动增强部件与所述电子元件连接,且所述电子元件位于所述抑波板与所述流动增强部件之间;所述流动增强部件增强所述绝缘冷却液对流;所述浸没模块与所述制冷模块的连通通路构成循环回路,且所述连通通路内部设置有制冷剂;所述浸没模块将所述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制冷剂;所述制冷模块冷却所述制冷剂,从而实现对机载电子元件的高效冷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载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飞行器的发展,飞行器机载电子元件发热量的迅速增加,将电子元件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需求愈发迫切。浸没冷却作为一种新型换热技术,其电力使用率(PUE)接近理论极限值1,具备零噪声、零污染和绿色节能的显著优点。
目前,浸没冷却在地面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机柜中已有一些应用案例,然而,在飞行器上尚无应用。鉴于飞行器上的特殊环境,将浸没冷却技术应用在飞行器上时,需要考虑到机载电子元件相较于地面上使用的电子元件具有更高的热流密度,还需要结合机载动载引起的液体移位可能造成的干扰、飞行器综合热能量管理的设计趋势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载液冷装置,以解决飞行器电子元件发热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机载液冷装置,包括浸没模块及制冷模块;
所述浸没模块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子元件、抑波板、流动增强部件和绝缘冷却液;所述绝缘冷却液浸没所述电子元件;所述抑波板位于所述绝缘冷却液的液面处;所述流动增强部件与所述电子元件连接,且所述电子元件位于所述抑波板与所述流动增强部件之间;所述流动增强部件用于增强所述绝缘冷却液对流;
所述浸没模块与所述制冷模块的连通通路构成循环回路,且所述连通通路内部设置有制冷剂;
所述浸没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制冷剂;
所述制冷模块用于冷却所述制冷剂。
可选地,所述流动增强部件包括电机和桨叶;
所述电子元件通过所述桨叶与所述电机连接;
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桨叶旋转。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蒸发器;
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连通通路与所述制冷模块连通,所述蒸发器用于将气相绝缘冷却液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制冷剂;所述气相绝缘冷却液由所述绝缘冷却液吸收所述电子元件的热量气化生成。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液位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绝缘冷却液的温度信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制冷剂的温度信息,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壳体内的压力信息,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绝缘冷却液液面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浸没在所述绝缘冷却液内;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连通通路内。
可选地,所述绝缘冷却液为氟化液。
可选地,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风冷冷凝器、燃油冷凝器、节流阀、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
所述压缩机与所述风冷冷凝器、所述燃油冷凝器、所述节流阀以及所述浸没模块首尾连通,构成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50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