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纺丝工艺制备防水透气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4772.X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6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魏中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景微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4H1/728;D01F6/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纺丝 工艺 制备 防水 透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纺丝工艺制备防水透气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一个电源、一个接收装置、至少两个丝状电极以及至少两个预涂装置组成一个静电纺丝设备;2)使用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作业;3)各所述预涂装置向其中一个所述丝状电极上预涂聚砜树脂溶液,并且在其余各所述丝状电极上均预涂非聚砜树脂溶液;4)制备出防水透气膜。本发明中的静电纺丝工艺制备防水透气膜的方法通过采用聚砜树脂及非聚砜树脂同时静电纺丝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提升将聚砜树脂进行静电纺丝所制成的防水透气膜的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效果,能够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高温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电纺丝工艺制备防水透气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往往需要将防水透气膜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因而在使用防水透气材料制作该类防水透气膜时,需要着重满足耐高温的需求。而现有的耐高温防水透气膜往往采用ePTFE拉伸膜改性制作而成,其中, ePTFE拉伸膜的均一性一般较差,尤其是在透气尺寸较低,比如低于2mm 的情况下,不同区域的透气量往往具有很大差距,有的甚至会超过50%,因此,采用ePTFE拉伸膜改性制作的耐高温防水透气膜一般不能够适用于对于精密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聚砜树脂是一种工业中常用的制造膜料的材料,其主要作为一种特种工程塑料使用,并且具有耐温性优秀、耐酸碱、耐腐蚀以及尺寸稳定性强等特点。而聚砜一般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制作,并且制作出的静电纺聚砜纤维具有纤维直径小、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以及单位面积质量小等多种优点,其较之ePTFE拉伸膜改性,更适合作为制作耐高温防水透气膜的材料。
然而,静电纺聚砜纤维同样具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其材质较为脆弱,在透气量较大的前提下,不能形成较强的结构,因而在实际使用时,必须通过复合在支撑体上的方法提高其强度。此外,虽然聚砜树脂耐高温性能优秀,但其也不易与其它材料结合,在进行高温复合时往往会对支撑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并且在温度降低后出现脱落等情况,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还有,ePTFE材料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工程塑料,其一般不溶于多种常见的有机或者无机溶剂,因此,难以使用静电纺丝工艺将ePTFE材料成静电纺丝材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纺丝工艺制备防水透气膜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静电纺丝工艺制备防水透气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一个电源、一个接收装置、至少两个丝状电极以及至少两个预涂装置组成一个静电纺丝设备;
2)使用静电纺丝设备进行静电纺丝作业;
3)各所述预涂装置向其中一个所述丝状电极上预涂聚砜树脂溶液,并且在其余各所述丝状电极上均预涂非聚砜树脂溶液;
4)制备出防水透气膜。
本发明中的静电纺丝工艺制备防水透气膜的方法通过采用聚砜树脂及非聚砜树脂同时静电纺丝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提升将聚砜树脂进行静电纺丝所制成的防水透气膜的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效果,能够适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高温场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所述电源的两极分别与所述接收装置和各所述丝状电极相连接。由此,电源能够向接收装置和各丝状电极通电以使其之间形成电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多个所述丝状电极之间相互平行。由此,设置了各丝状电极之间的关系,各丝状电极之间共同向接收装置上进行纺丝作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1)中,各所述丝状电极之间的距离均不小于10mm。由此,设置了各所述丝状电极之间的具体距离,足够的距离可以保证各丝状电极之间的运作互不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景微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华景微纳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4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