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4722.1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1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庆词;岛田宪吾;室屋洋辅;伊藤秀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洛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66 | 分类号: | B29C45/66;B29C49/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龚敏;王刚 |
地址: | 日本国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具备降低施加在动力源的负荷,易于维护且设计自由度高的模具厚度调整机构,从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且简化结构的合模装置,还可以合模装置的整体不大型化即可以将模具间的距离(板距)设定成长的,此外能够减少零件数量且简化结构的合模装置。提供一种分割模具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边形的第1和第2型板、受压板、以及切换机构;其中,所述第1和第2型板的至少一方可前后移动以相对于另一方靠近或分离;所述受压板位于从所述第2型板看与所述第1型板相反的一侧;所述切换机构在所述第2型板和所述受压板之间使所述第1和第2型板彼此相互接近或分离;所述切换机构配置在所述第2型板的对角线上。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17982.7”,申请日为2017年03月31日,发明名称为“合模装置”之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涉及一种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第1观点)
一直以来,作为设置于成形机的合模装置,已知有采用模具厚度调整机构的合模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利用与拉杆连接的模具厚度调整机构,使贯穿构成合模机的型板的拉杆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型板间的距离变化以产生合模力。
专利文件1公开了一种模具厚度调整机构,该模具厚度调整机构通过安装了模具的可动盘和固定盘、以贯穿可动盘和固定盘的4根拉杆、设置于固定盘的齿轮和拉杆联动,从而改变型板间的距离,以产生合模力。
然而,在专利文件1中,由于施加到用来驱动设置于固定盘的巨型中间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合模用电动机的负荷大,因此不得不使用输出功率大的大型电动机,从而造成齿轮等部件随之大型化而导致的难以维护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因拉杆间的距离和固定盘的尺寸大小而造成的中央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尺寸被影响的问题。此外,对于支持可动盘和固定盘的拉杆,在专利文件1中,设置了4根以包围沿上下方向配置的模具传送机构,这种设置造成难以减少部件数量以及难以简化结构的问题。
(第2观点)
一直以来,作为设置于射出成型机的合模装置,已知有采用于驱动源使用了马达的切换机构的合模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件2)。由于切换机构的合模装置通过构成切换机构的联杆结构,在伸缩行程的起始端动作点的移动为低速的而在中间位置为高速的,这样可以缩短模具开闭循环的同时,因为模具接触是低速运行的从而具有能够保护模具的优点。
专利文件2公开了一种电动式射出成型机的合模装置,其具备由第1马达驱动并由切换联杆移动可动压板的模具传送机构、由第2马达驱动的螺杆和螺母的合模机构,该合模机构具备设置在各拉杆的背面压板侧的端部的用于精细螺距的闭模用螺丝部、与该闭模用螺丝部螺合的同时可以自由旋转支撑在所述背面压板的一定位置的闭模用螺母、以及将第2的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各个闭模用螺母的传动装置。
然而,在专利文件2中,相对于可动压板和背面压板,切换联杆的模具传送机构配置在上下方向上,因此为了安装替换模具或取出成形品即使是想将模具间的距离(板距、daylight)设置成长的,但如果为了这样而将切换联杆做成长的,就会存在为了避免相对的一对的切换联杆之间相互干扰而不得不将合模装置整体大型化的问题。此外,有关于支撑可动压板和背面压板的拉杆,在专利文件1中,被设定成围绕配置在上下方向上的模具传送机构的4根,从而会遇到难以实现减少部件数量以及简化结构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特开昭61-60253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特开平7-1008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第1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洛株式会社,未经京洛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4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