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全氟萘烷的纳米氧合水凝胶促愈合敷料及其制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4268.X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9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程宇豪;杨沛峥;孟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君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6/00 | 分类号: | A61L2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全氟萘烷 纳米 合水 凝胶 愈合 敷料 及其 制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合水凝胶促愈合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先将乳化剂加入到部分PBS缓冲溶液中,再加入全氟萘烷超声,制备得到纳米乳液;b、将上述纳米乳液先中压均质和高压均质循环,得到纳米粒;c、将上述纳米粒分装至西林瓶中,同时加入冻干保护剂,再将其进行冻干,制得冻干粉末;d、将透明质酸钠溶于剩余PBS缓冲溶液中,再加入步骤c得到的冻干粉末,即得含全氟萘烷的纳米氧合水凝胶促愈合敷料。本发明水凝胶敷料中含有的全氟萘烷具有强溶解氧的能力和良好的保湿透气性。涂抹于创面后,可隔绝创面和外环境,使伤口不接触环境中的病原体,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持续供氧环境,加快上皮再生,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凝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含全氟萘烷的纳米氧合水凝胶促愈合敷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和糖尿病患者增加,慢性伤口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糖尿病是一种广泛的疾病,全世界有4亿多人患有糖尿病,到2040年,糖尿病患者人数预计将超过6.4亿。糖尿病的并发症,特别是慢性未愈合伤口对生活质量产生破坏性影响,并大幅增加社会医疗费用。严重的是,全世界截肢中约70%的截肢是由糖尿病足溃疡引起的,而近年来仍缺乏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法。糖尿病难以愈合的创面主要由创面组织氧合较低、微血管闭塞、高糖环境下细菌定植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
其中,局部创面缺氧被认为是造成创面愈合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氧在人体能量生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通过需氧糖酵解产生三磷酸腺苷。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足够的氧合更为重要,因为胶原蛋白合成、攻击细菌和细胞增殖等修复过程可能需要充足的能量。然而,糖尿病慢性伤口由于血管损伤、血管通透性和高代谢需求,供氧严重不足。在坏死区,组织氧通常小于10mmHg(而正常组织为约40mmHg)。现有的方法无论是高压氧治疗还是局部氧治疗(TOT)都难以缓解伤口缺氧。受损的血管限制了血液中的氧在循环中的扩散,组织的紧密性限制了气体中的氧渗透到伤口中。在这些病例中,我们提出了局部溶解氧(TDO)治疗方案,旨在将部分高压氧注入湿愈合过程中,以改善氧在组织中的渗透和吸收。但该方法仍依赖于高压氧发生器,使用不便,使创面存在感染风险。
为了创造一种局部输送溶解氧的方法,研究表明,全氟萘烷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毒的透明液体,密度高,表面张力低,化学性质稳定,在体内不发生代谢。尤为重要的是,全氟萘烷具有良好的气体运载能力,对氧的溶解度约为水的20倍,是全血的2~3倍,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是水的3倍多,100毫升的全氟萘烷能溶氧气50毫升,是红细胞载氧能力的1.5倍;全氟萘烷和氧的结合速度是14-20毫秒,比红细胞快得多;由此可见,全氟化碳是较理想的氧载体,且具有创伤修复、抗菌性、抗氧化性、消炎等作用。全氟萘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学上的惰性,早已在生物医用领域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全氟萘烷难溶于水,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特性,使其在创面敷料上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困难。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可以主动供氧且工艺简单的水凝胶敷料,为伤口提供富氧环境,解决创面细胞因缺氧而愈合缓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柔韧性和弹性好,能够与皮肤形成良好粘合,可解决慢性伤口局部缺氧等问题的纳米氧合水凝胶促愈合敷料。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全氟萘烷的纳米氧合水凝胶促愈合敷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透明质酸钠1-3份、PBS缓冲溶液150-250份、全氟萘烷1-10份、冻干保护剂1-20份和乳化剂1-20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透明质酸钠2份、PBS缓冲溶液200份、全氟萘烷5份、冻干保护剂10份和乳化剂10份。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酪蛋白、泊洛沙姆、吐温、白蛋白、磷脂及其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冻干保护剂为葡萄糖、甘露醇或氨基酸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君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君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42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