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大规模任务的AUV集群分层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3834.5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3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惠珍;凌煜晨;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631 | 分类号: | G06Q10/0631;G06F18/23213;G06N3/0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大规模 任务 auv 集群 分层 分配 方法 | ||
1.一种针对大规模任务的AUV集群分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由N个异构AUV执行m个任务且mN,同时每个AUV执行的任务个数有最大任务执行数限制;
步骤2:采用粒子群K-means算法对任务进行聚类,则每个AUV聚类得到自身所要执行的任务集合;
步骤2-1:将所有AUV与任务的位置坐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AUV与任务的归一化位置坐标AP*及TP*,归一化公式采用:
其中,mean(x)表示数据x的均值,std(x)表示数据x的方差,数据x为AUV或任务的位置坐标;
步骤2-2:初始化粒子群算法参数;
设定加速常数C1和C2、惯性权重w、最大迭代次数Nc以及种群个数Num为常数;
步骤2-3:粒子群初始化;
用Li表示粒子群中第i个粒子,粒子的属性包括位置、速度以及适应度值;
针对粒子Li,若m个任务生成N个聚类中心,与N个AUV一一对应,则粒子Li的位置用N个聚类中心的坐标集合Zi={Zi1_x,Zi1_y,…,ZiN_x,ZiN_y}表示,Zi为2N维变量,ZiN_x,ZiN_y表示第N个聚类中心的坐标;
粒子Li的移动速度用m个任务的N个聚类中心移动一步的速度Vi={Vi1_x,Vi1_y,…,ViN_x,ViN_y}表示,Vi为2N维变量,ViN_x,ViN_y分别为第N个聚类中心在x方向和y方向移动一步的速度;
在初始化粒子Li时,将AUVj的归一化位置坐标随机加入一个扰动作为第j个聚类中心Zij={Zij_x,Zij_y}的初始坐标,则聚类中心Zij代表AUVj,AUVj表示第j个AUV;从AUV1到AUVN重复N次完成一个粒子Li位置初始化;随机初始化粒子Li的移动速度;则完成粒子Li的初始化;对L1和LNum重复进行完成Num个粒子的初始化;
步骤2-4:计算所有粒子的适应度值;
粒子Li的适应度值计算方法如下:
步骤2-4-1:依据最小邻近原则得到每个任务所属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共有N个,与N个AUV一一对应;
步骤2-4-2:对任一AUV,若该AUV所对应聚类中心聚类的任务个数超出该AUV的最大任务执行数,则按照该AUV所对应聚类中心聚类的任务到该AUV的距离从小到大顺序依次保留任务直到达到该AUV最大任务执行数,放弃其余任务;
步骤2-4-3:被放弃的任务重新依据最小邻近原则选择新的聚类中心;
步骤2-4-4:重复步骤2-4-2至步骤2-4-3直到满足所有AUV最大任务执行数限制为止;
步骤2-4-5:计算粒子Li对应的总的类间离散度和Ji;
步骤2-4-6:计算粒子Li的适应度值f(Li)=k/Ji,k为常数;
粒子在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聚类划分;当出现空聚类,即出现未被聚类任何任务的聚类中心时,则从其他距离空聚类最近的非空聚类中取出距离该非空聚类的聚类中心最远的任务放入空聚类中;
步骤2-5:将粒子Li经历位置中适应度值最大的位置定义为个体最优位置,记为如果粒子Li的当前位置Zi的适应度值大于历史个体最优位置的适应度值,则当前位置Zi变为个体最优位置,即用Zi更新成为新的
步骤2-6:将所有粒子所经历位置中适应度最大的位置定义为全局最优位置,记为如果粒子Li的当前位置Zi的适应度值大于历史全局最优位置的适应度值,当前位置Zi变为全局最优位置,即用Zi更新成为新的
步骤2-7:更新粒子的移动速度和位置;
Zi(t)=Zi(t-1)+Vi(t) (3)
其中,Vi(t)表示第i个粒子在第t次迭代时的移动速度,Vi(t-1)表示第i个粒子在第t-1次迭代时的移动速度,Zi(t)表示第i个粒子在第t次迭代时的位置,Zi(t-1)表示第i个粒子在第t-1次迭代时的位置;r1和r2均表示[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步骤2-8:如果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Nc则进入步骤3,否则转至步骤2-4;
步骤3:采用蚁群算法对AUV要执行任务进行排序,设定当前AUV为AUVi;
步骤3-1:初始化蚁群算法参数,设定蚂蚁个数Num1、最大迭代次数Nc1、信息启发因子α、期望启发因子β、信息素挥发因子ρ、正常数Q、信息素tauij(0)为常数;
步骤3-2:蚁群初始化;
将Num1个蚂蚁的初始位置设置为AUVi的位置,即所有蚂蚁均从AUVi的位置出发,寻找下一个要执行的任务;
步骤3-3:计算蚂蚁下一步从当前任务转移到下一任务的概率并通过轮盘赌选择下一步要执行的任务;
蚂蚁k从当前任务TASKi转移到下一任务TASKj的概率表示为:
其中,tauij(t)表示第t次迭代任务TASKi到任务TASKj路径上的信息素;etaij(t)为启发式函数;
迭代开始时蚂蚁还未选择执行任何任务,设定蚂蚁执行任务TASK0,即AUVi的位置;
任务TASKi到任务TASKj的启发式函数表示为:
其中,dij为TASKi到任务TASKj的距离;
步骤3-4:将任务加入蚂蚁的禁忌表;
每个蚂蚁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任务禁忌表,用来记录自己的任务执行路径,用tabuk来表示蚂蚁k的任务禁忌表;当蚂蚁k转移到新任务时,就将该新的任务添加到蚂蚁k自身的任务禁忌表tabuk中,直到所有任务均被添加到任务禁忌表中时,完成一次迭代得到一个任务的顺序解;
步骤3-5:如果所有任务都已加入禁忌表,则更新所经过路径上的信息素,完成一次迭代过程;否则返回步骤3-3;
当所有蚂蚁完成一次迭代后,更新所经过路径上的信息素,更新方式如下:
其中,Lk为蚂蚁k在本次迭代所经过的路径之和;
步骤3-6:如果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Nc1则迭代结束,否则重置所有蚂蚁的禁忌表并返回步骤3-2;
步骤4:当出现新任务时,引入包容性能影响进行任务分配;
对于新出现的任务TASKk,TASKk相对于AUVi的包容性能影响定义为:
其中表示将任务TASKk插入到AUVi的任务序列ai中的第l个位置,则包容性能影响的含义即表示将任务TASKk插入到AUVi的任务序列ai中使di增加量最小的位置时di的增加量,di表示AUVi执行自身任务时的航程指标;
当新任务TASKk出现时对总航程指标的影响是最小的,即为其分配的AUVj满足:
其中,j表示分配的AUV编号;公式(9)表示期望将TASKk分配给包容性能影响最小的AUVi,将满足最小的AUVi记为AUV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38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