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电池板自动降温系统的降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2705.4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4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启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20/32;H02S40/1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60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板 自动 降温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池板自动降温系统的降温方法,主要包括以下运行步骤:板件的安装、吸热失衡、回流清灰,上述的光伏电池板自动降温系统的降温方法在实现过程中使用到的运行设备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架,所述光伏板的底部固定有多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平衡机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散热管,使得光伏板温度过高导致蒸发液在过量气化时,蒸发液能够及时的排泄至散热管中,从而将热量扩散至周围低温空气中从而恢复液态,并且经回流孔回流至吸热管内,从而完成对外的热量交换,实现持续的吸热散热,保证光伏板能够在有效温度下工作,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电池板自动降温系统的降温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电池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相对于普通电池和可循环充电电池来说,太阳能电池属于更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
光伏电池的转化效率与自身的运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效率越低。研究数据表明:电池温度上升,晶硅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就会一定程度下降,另外,电池在达到其运行温度上限后,电池温度上升,晶硅电池的老化速率将增显著加,运行温度是光伏系统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的参数之一,温度超出电池工作范围,将对电池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自动降低光伏电池板温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板过热影响寿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光伏电池板自动降温系统的降温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电池板自动降温系统的降温方法,主要包括以下运行步骤:
S1、板件的安装:将支架平稳固定,保证初始状态下光伏板处于水平状态,检查吸热管内部蒸发液的状态,保证有效的吸热气化;
S2、吸热失衡:在光线从一侧偏向照射光伏板,蒸发液将吸收热量而气化,从而对光伏板进行降温处理,避免光伏板温度过高影响寿命,而光线偏向侧的蒸发液蒸发效率明显更高,导致该侧平衡块受气压移动更大距离,造成光伏板两端失衡而偏转,使得光伏板向光线侧偏移,保证更好的光线接收,提高发电效率;
S3、回流清灰:蒸发液气化后将进入散热管降温,再液化经回流孔回流至吸热管中,实现循环散热,而蒸发液转移过程中,将导致压电块发电供应电流变液形变,使得推板不断泵气,从而完成对光伏板表面灰尘的清理,提高光伏板的使用寿命;
上述的光伏电池板自动降温系统的降温方法在实现过程中使用到的运行设备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支架,所述光伏板的底部固定有多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平衡机构,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固定于光伏板底部的吸热管,所述吸热管的底部固定有散热管,所述吸热管的侧壁贯穿开设有与散热管内部连通的回流孔,所述吸热管内部填充头蒸发液,所述吸热管内壁通过失衡弹簧连接有平衡块,所述吸热管的侧壁贯穿插设有与散热管内部连通的喷发管。
在上述的运行设备中,所述散热管的内壁固定有压电块,所述散热管的内壁由扭簧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与喷发管相抵并将喷发管堵塞,所述压电块位于转板正下方,所述压电块为压电陶瓷。
在上述的运行设备中,所述光伏板的侧壁固定有与多个散热管一一对应的多个除尘箱,所述除尘箱的内壁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有推板,所述除尘箱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进气孔,所述除尘箱的顶部贯穿插设有喷气管,所述进气孔和喷气管内部均设有单向阀,所述除尘箱的内部填充有电流变液。
在上述的运行设备中,所述散热管的内壁固定有两个单向阀,所述平衡块的内壁固定有压力阀,所述回流孔内部设有单向阀。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启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未经浙江启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2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