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可致动减速带的减速带系统和控制可致动减速带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39385.7 | 申请日: | 2021-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3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拉朱·孔德;瓦姆西·佩迪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尔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967 | 分类号: | G08G1/0967;E01F9/529;B60W30/16;B60W30/17;H04W4/40;H04W4/44;H04W4/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薇;杨明钊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可致动 减速 系统 控制 可致动 方法 | ||
公开了有可致动减速带的减速带系统和控制可致动减速带的方法。减速带系统包括供车辆道路使用的可致动减速带,可致动减速带包括元件和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元件的致动器。减速带系统还可以包括被配置成接收包括来自无线的车辆到x通信的数据的输入信号并且生成控制信号的控制器,该数据指示车辆的特征,该控制信号操作来控制致动器以基于车辆的特征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致动减速带的元件。还描述了用于控制可致动减速带的方法。
技术领域
下文涉及一种具有可致动减速带(actuatable speed bump)的减速带系统和一种用于控制利用车辆到x通信的可致动减速带的方法。
背景
减速带通常用于降低交通速度。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减速带可能引起交通拥挤,因为像公共汽车和卡车这样的重型车辆可以减速,这可能使其他较轻型车辆停止。这样的情况可能导致不均匀的交通流量、增加的燃料消耗和增加的排放。
减速带的另一个有问题的方面是它们对紧急车辆的影响。根据由交通工程师协会(ITE)于2007年3月20日提交的标题为“Traffic Calming Measures–Speed Hump”的研究,紧急车辆的响应时间对于救火车和消防车每减速带慢3-5秒,而对于载有患者的救护车每减速带慢10秒。
此外,在有减速带、特别是有公共汽车和卡车的街道上可能有来自于车辆的制动和加速的交通噪声的增加。减速带的其他负面影响可以包括在车辆制动器、发动机和悬架部件上的磨损。
车辆到任何事物或车辆到x(V2X)通信是信息从车辆到可能影响车辆或其乘员的任何实体的传递以及该任何实体到车辆的传递。V2X是合并或包括其他更特定的类型的通信例如车辆到基础设施(V2I)、车辆到网络(V2N)、车辆到车辆(V2V)、车辆到行人(V2P)和车辆到设备(V2D)的车辆通信。V2X通信的主要动因是道路安全、交通效率和能量节省以及车辆乘员安全、信息和舒适。
一种类型的V2X通信技术是基于专用短程通信(DSRC)无线局域网(WLAN)的。另一种类型的V2X通信技术是基于蜂窝的,其也可以被称为蜂窝车辆对任何事物(CV2X)。V2X通信可以使用WLAN技术,并在车辆之间直接工作,当两个V2X发射机进入彼此的每个范围内时,这些车辆形成车辆自组织网络。因此,它不一定需要用于使车辆通信的任何基础设施,其是确保在偏远或欠发达区域中的安全性的关键。
配备有V2X通信技术的车辆可以传输/接收包含车辆数据例如速度、前进方向、类型等的消息。从由设施层提供的标准创建这些消息。标准消息是按照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协同感知消息(CAM)和分散环境通知消息(DENM)以及按照汽车工程师协会(SAE)J2735标准的基本安全消息(BSM)。这些消息的数据量非常小。无线电技术可以是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开发的任何基于WLAN的IEEE 802.11p标准或基于蜂窝的PC5接口。
为了克服与常规减速带相关的上述问题,存在对具有可致动减速带的减速带系统和用于控制利用这样的无线V2X通信的可致动减速带的方法的需要。这种系统和方法将利用来自指示车辆的特征的无线V2X通信的数据基于车辆的特征例如车辆速度、类型或前进方向来控制可致动减速带的位置。
概述
根据本文描述的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速带系统。减速带系统可以包括供车辆道路使用的可致动减速带,可致动减速带包括元件和被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元件的致动器。减速带系统还可以包括被配置成接收包括来自无线的车辆到x通信(wireless vehicle-to-x communication)的数据的输入信号并且生成控制信号的控制器,该数据指示车辆的特征,该控制信号操作来控制致动器以基于车辆的特征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致动减速带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尔公司,未经李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3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