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电厂机组排水槽含氨废水回用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9169.2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唐国瑞;赵建;衡世权;王丰吉;王仁雷;尤良洲;晋银佳;喻江;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42;C02F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电厂 机组 水槽 废水 用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机组排水槽含氨废水回用工艺,适用于有凝结水处理系统的所有火电机组,该工艺可以将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再生的酸碱废水分开收集,其中碱性废水主要以含氨废水为主。将机组排水槽进行一分为二的分隔改造后,设置2台碱性废水输送泵和远传液位计,将含氨的碱性废水升压输送至脱硫系统复用,利用脱硫浆液的酸性对碱性废水进行中和处理,达到全部碱性废水均回用的目的,减少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酸碱废水量50%。该工艺可以有效减少酸碱废水量,避免酸碱废水在机组排水槽混合产生有害的氨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厂机组排水槽含氨废水回用工艺,适用于有凝结水处理系统的所有火电机组,该工艺可以将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再生的酸碱废水分开收集,其中碱性废水主要以含氨废水为主。
背景技术
火电机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通常采用“前置过滤器+高速混床”处理工艺,当混床出水电导率达到临界值时,混床需再生,产生的酸碱废水均排至机组排水槽。因火电机组给水加氨的处理工艺,导致再生的碱性废水含有氨。当含氨的碱性废水和酸性废水同时排至机组排水槽时,酸碱进行中和反应,氨气溢出,机组排水槽附近通常会有较刺鼻的氨气味。以600MW机组为例,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再生的酸碱通常约为4t/h,该类废水通常经过机组排水槽收集后,排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其中碱性废水中为无机氨,处理难度较大,火电厂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并无处理无机氨的功能,只能与其他废水混合稀释后厂内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火电厂机组排水槽含氨废水回用工艺,将机组排水槽进行分隔改造,将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再生酸碱废水分开排放、分开收集,避免酸碱废水直接混合、氨气溢出,将碱性废水直接回用至脱硫系统,利用脱硫系统的特性,将全部碱性废水全部消纳,减少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再生酸碱废水排放50%。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电厂机组排水槽含氨废水回用工艺,其特征是,系统包括阳树脂复苏罐、酸性废水排水沟、酸性废水输送泵、酸性废水收集池、酸性废水液位计、阴树脂复苏罐、碱性废水排水沟、碱性废水输送泵、碱性废水收集池和碱性废水液位计;所述阳树脂复苏罐的排水口连通至酸性废水排水沟,所述酸性废水排水沟连通至酸性废水收集池,所述酸性废水收集池经酸性废水输送泵连通至工业废水池,所述酸性废水液位计安装在酸性废水收集池内;所述阴树脂复苏罐的排水口连通至碱性废水排水沟,所述碱性废水排水沟连通至碱性废水收集池,所述碱性废水收集池经碱性废水输送泵连通至脱硫系统,所述碱性废水液位计安装在碱性废水收集池内。
阴树脂复苏罐的碱性排水直接排入碱性废水排水沟,通过碱性废水排水沟将碱性废水收集至碱性废水收集池,当碱性废水液位计显示碱性废水收集池内碱性废水到了液位上限时,碱性废水输送泵自动启动,将碱性废水输送至脱硫系统的工艺水箱进行回用。
阳树脂复苏罐的酸性排水直接排入酸性废水排水沟,通过酸性废水排水沟将酸性废水收集至酸性废水收集池,当酸性废水液位计显示酸性废水收集池内酸性废水到了液位上限时,酸性废水输送泵自动启动,将酸性废水输送至工业废水池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本发明将机组排水槽进行一分为二的分隔改造后,设置2台酸性废水输送泵和远传液位计,将含氨的碱性废水升压输送至脱硫系统复用,利用脱硫浆液的酸性对碱性废水进行中和处理,达到全部碱性废水均回用的目的,减少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酸碱废水量50%。该工艺可以有效减少酸碱废水量,避免酸碱废水在机组排水槽混合产生有害的氨气挥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