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9149.5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4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易东;杜治青;鲜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10 | 分类号: | B60J5/10;B60R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王亮;宋缨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塑料 尾门内板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塑料尾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包括尾门内板、尾门外板、扰流板以及后风挡,扰流板与外板与内板连接后形成尾门本体,尾门内板形成有窗框部,后风挡连接在尾门本体上窗框部上,尾门内板的窗框部两侧在后风挡的上下边界的附近位置水辅成型有封闭腔体通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水辅成型的方法在尾门内板两侧窗框区域形成封闭腔体,这样较大的增强了此区域的刚性与强度,内板一体成型,无需增加金属加强板与内板本体进行连接,减少零部件数量及简化工序,同时取消金属加强板会带来更好的轻量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尾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及多元化造型的需求,全热塑性塑料尾门的应用越来越多,内板材料一般是PP+LGF,相对于传统钢材机械性能较差,尾门内板的两侧窗框区域由于是开口结构,在惯性载荷及高速碰撞等工况下容易发生断裂,如图5所示,现有塑料尾门内板的两侧窗框区域一般会增加金属加强板通过嵌件注塑或螺接及粘接的方式与内板进行连接,以增强此区域的刚性与强度,金属加强板1003与内板嵌件注塑成型,由于窗框两侧内板结构的下表面为后风挡配合面700并与后风挡进行配合,这里后风挡配合面700处具有开口1004,由于成型的出模要求,与立面一起形成了“U”型开口结构,这样不仅增加了零部件数量、冲压工序及螺接(粘接或嵌件注塑)工序,另外金属加强板较大的增加了产品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增强了在尾门内板两侧窗框区域的刚性与强度,无需增加金属加强板与内板本体进行连接,带来更好的轻量化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包括尾门内板、尾门外板、扰流板以及后风挡,扰流板与外板与内板连接后形成尾门本体,尾门内板形成有窗框部,后风挡连接在尾门本体上窗框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门内板的窗框部两侧在后风挡的上下边界的附近位置水辅成型有封闭腔体通道。
在上述的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中,尾门内板的窗框配合部两侧上端布置有浇口,下端布置有注水口,水辅成型由注水口至浇口形成封闭腔体通道。
在上述的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的窗框配合部两侧的封闭腔体通道的上表面为后风挡配合面,下表面为尾门密封条配合面,在后风挡配合面和尾门密封条配合面之间具有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后风挡配合面、内板尾门密封条配合面、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形成口字型的封闭腔体。
在上述的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的后风挡配合面呈封闭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的后风挡通过后风挡胶水粘接在后风挡配合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水辅成型的塑料尾门内板安装结构中,所述的注水口位于第二立面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水辅成型的方法在尾门内板两侧窗框区域形成封闭腔体,这样较大的增强了此区域的刚性与强度,内板一体成型,无需增加金属加强板与内板本体进行连接,减少零部件数量及简化工序,同时取消金属加强板会带来更好的轻量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尾门内板的主视图;
图2尾门内板的窗框配合部局部C放大图;
图3是图2的窗框配合部D-D剖视图;
图4是图2的窗框配合部E-E剖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窗框配合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